12月3日下午,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肇庆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高峰对话之一:绿色金融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主持人:
黄晓军 环境商会执行会长、威立雅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
对话嘉宾:
赵广志 浦发银行投资银行与大客户部绿色金融主管
汤维祺 兴业经济研究公司绿色金融分析师
吕锦玉 银河证券债券融资总部总监
姜明磊 西部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
赵笠钧 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
文一波 桑德集团董事长
金 铎 瀚蓝环境总裁
张根华 清新环境总裁
黄晓军: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受邀主持这一环节的内容。
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旨在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通过市场化制度设计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有效扩大行业需求,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环保产业中来。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支持绿色投资的强有力信号,将推动环保产业持续发展。
我们说金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血液和命脉,我想资本也是我们环境产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和支柱,虽然近一两年大家看到了业内企业眼花缭乱的并购,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业外的一些企业进行了大型并购举措,但是在大资本看好行业的同时,广大的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资本的瓶颈,如何借绿色金融之风,将绿色金融打造为行业发展的枢纽和行业发展的基石,可能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课题,我们希望尽快突破。
我右边代表的是资本界的重量级人士,左边是行业大咖,资本和企业的供求双方到场,希望我们双方考虑怎么样尽快打造好、利用好绿色金融的政策,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资本的问题,我想把问题抛给右手的金融资本界代表,今天我们是供求双方的见面,我们怎么样在绿色金融政策的领导下,从资本的方面设计出更好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给企业,对于中国的环保事业今后发展的远景展望。请右手的几位开始发表意见。希望各位第一轮把时间掌握3-5分钟。
汤维祺:我是一直关注绿色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从这个角度,我首先想向在座的各位、台上的各位代表表达敬意,我觉得企业是推动绿色经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上市公司更是力量中的领军人物。其实从最近一年,绿色金融获得很高关注,过去一年也参加很多论坛,一个是情怀,另外一个是呼吁政策支持,我想给大家提的建议,就是其实政策和金融市场的配合并不是想当然,而是有一些金融市场有自己的规律,需要有基础设施,需要企业和金融机构完善,才能让金融发挥作用。像我们汽车在补贴环节中出现不和谐因素,包括几年之前看到的发电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形成资本的神话,但是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不光是中国市场,在国外也是存在的,一个是房地美是为了实现美国政策的目标,后面的故事是2007年破产,导致全球金融危机,这也是导致一些不合理的结果。说到底,虽然有政策、企业界、金融的大力配合,但是金融市场本身的规定还是要尊重。金融市场本质是信息集合和处理中枢,就是投资项目中一个成本、收益和风险的均衡,投资者通过大量的信息处理和集中,通过近100年的发展,形成了监管机制,在季报、年报中大家都焦头烂额,保证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保证我们可以进行合理配制。
我们在环境纬度上信息机制是空白的,长期的绿色金融市场有非常大的隐患,也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包括7部委提出了相关要求,我们之前也有一些沟通。从公司的角度上来看,我们说有一些什么事情可以做,其实是大有可为,在政策形成过程中,环保上市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利用我们自己在产业、技术、专业上的优势,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把我们觉得合理指标、方法放进去。
另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第三方机构的产业,第三方除了做一些评估、评级、认证工作之外,还可以把我们上游的装备、设备的制造和中游项目的执行,到下游的绿色生产者,整个产业链整合起来。第三方除了咨询机构、认证机构还包括金融机构,能够把整个产业链串起来,之前看到阿里巴巴的研究报告2015年绿色消费已经到了3500亿,绿色消费者已经是6500万人,说明绿色观念在终端市场已经得到非常好的推广,怎么样把这种认可通过整个产业链传达到中游、上游?
环保上市公司作为非常具有引导力的企业,把整个产业链的自上而下的机制建立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我们终端市场对绿色的需求、政策对绿色的支持,能够传导到整个产业链,形成集团化的支撑。
我们这个环境商会也可以在当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把大家聚起来,找一个更好的方式形成这样的机制。谢谢!
黄晓军:谢谢汤维祺先生。兴业银行也算是提出绿色概念的先行者,对金融企业来说怎么样能够避免风险,同时要求企业披露相关的信息,有更好的资本进入企业。
赵总您应该是浦发银行的,我们浦发银行已经就PPP的模式进行了专题研讨,国内国外。我也看到我们浦发银行一直致力于金融创新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完善绿色金融的服务体系。我的问题,在这么多供需双方,如何借政策东风更好地支持产业的发展以外,我们浦发银行是最早的践行者,你在企业、银行里面选择觉得一个好的企业标准是什么?
赵广志:谢谢黄总,感谢各位嘉宾,包括在座的环保业的朋友们。
我简单回答黄总问题之前,简单把我们浦发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基本实践给大家做介绍,在座的环保公司我个别去过,可能大多数还不太了解。
1、浦发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是总行投资银行部牵头做,是从产品部门开始,一方面特点产品和服务体系齐全,最早从能效合作开始,从10年前开始做这样的业务,我们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创新,特别是去年开始的绿色债券,这些其实都是浦发银行的特点,特别是今年发行了绿色金融债,在整个中国达到第一位,浦发500亿,投放额有360亿元,大概在环保业里面投了90亿,体现出浦发对环保日益增长的投入比重。
2、我们国际合作比较广泛,我们在2007年跟黄总合作,我们还跟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有实质合作,这个也是我们一个特色。
3、我们行内的资源支持,特别是我们信贷有专项规模支持,特别是给我们金融机构有绿色资产减免,对绿色金融有补贴、优惠。
4、谈到专业团队,在总行设立这样的专业团队,运转接近10年。
其实我们对于环保领域和刚才谈到的问题,我们对环保领域,客户方面,我们其实从目前来看,我们是没有门槛,其实也有,没有门槛的角度是,比如你是500万的资本金,我们不会说不接受。我们不挑客户,我们对客户的最终服务方案,对最终贷款的发放,或者是融资产品的发放有一定门槛,我们要关注,特别是今年要对环保支持的话,我们首先关注这个公司在这个专业领域的专业能力,它是不是有核心技术?是不是成熟?有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这是我们做专业客户的前提。另外,比如说我们传统的信贷要求,它根据我们公司财务条件,比如注册资本、净资产的比例,我们根据后台风险部门的模型测算,我们给一个授信的规模、额度,发放贷款的时候根据资金量的需求发放。
另外,我们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其实都是我们传统信贷要求,我个人不详细讲。包括我们从总行的团队,从专业里面比如我们要关注这个企业是不是处于龙头位置,具有一定的优点,符合这样的优势,我们会权衡600多家经营网点,他们需要的客户渠道,我们可以支持,特别是全国的异地项目,我们可以协调各个分行进行整体的融资合作。这是我们总行看重的具体分类。
黄晓军:赵总对行业企业客户选择的标准,也谈产品的创新问题。
接下来银河证券的吕总,绿色金融最多见是绿色信贷、绿色债券,问题是这么多企业考核融资债券,也是企业资本市场的获得方式,从您的经验来说,这样的绿色债券怎么样让在座的企业更好的获得?也就是说你在介绍企业产品的同时,请您着重介绍以上几点。
吕锦玉:感谢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我是来自银河证券的吕锦玉,我简单介绍我们公司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银河政权是央企,在社会责任践行都比较关注,最近几年也是由于绿色金融在国内兴起,包括两方面:1.我们积极参与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大家可能也了解,我们目前国内的绿色债券的标准是人民银行指定的,银河证券是它的常务副秘书长,所以在绿色债权准的制定中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2.从我们自身的业务角度说,我们在绿色债权方面进行非常多的实践,从去年的12月发布了绿色标准以来,我们几乎所有的债权品种方面,包括金融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等等方面,我们都进行一些尝试,应该说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我们有一批拿到批文,还有一些在做,应该说积累了一些丰富经验。绿色债券虽然中国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势头很好,发行量占全球40%,不光是体现在量的提升,从产品的丰富性,我们的各个债券主管部门都推出绿色债券的品种,形式上也有创新,包括以项目为主体的,或者是以存量资产的,过去一年当中有已经有所发行。
3.我们在相关的基设施上有长足进步,比如前几天刚刚发行的产品,引出了绿色债券责任投资者的机制,也就是说刚才浦发银行领导也讲,咱们今年发行了这么多绿色金融债,将来就成为绿色债券的投资者,对以后的发行有重大意义。
4.我们在今年包括我们正在做的项目,也在积极探索,在争取地方的财政支持,因为目前从国家的层面讲,从财政支持有一定困难,鼓励通过财政补贴形式降低绿色企业发行成本,所以我们现在的市场应该说是朝着非常好的方向发展。
5.从企业角度说,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门槛可能还是我们债券的标准,从绿色债券的角度说,比目前的普通债券标准并没有增加,实际上可能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所放松,从资源的可获得性角度说,应该比一般的债券还是强一些,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具备一定的发行债券资质,我们也建议大家把绿色债券这个品种作为自己未来融资的重要方式,提高资金的可获得性,同时也是使用这种方式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谢谢!
黄晓军:谢谢银河的吕总,因为我们这边是双方的见面,这边是代表供给侧,能不能设计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应对产业的需求,作为您来讲,我们绿色金融最重要的一块是资本证券化,宏观的、绿色的产品供给侧,怎么样帮企业证券资产化。
姜明磊:我简单介绍一下西部证券,我们控股股东是国资委,持股35%,第二大股东是上海国资委,总体国有占比60%左右。绿色金融、绿色资产、绿色证券化怎么能真正帮助企业?
1、我们今年10月份,我们跟赵总一起帮助博天环境发行了第一支绿色债券,发得非常成功,利率创近两年以来的新地。从大的范围看,绿色债券、绿色金融现在方兴未艾,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到各个部委都是非常支持,2015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绿色债券发行指引》,这是国家发改委真正意义上出台正式文件支持绿色债券发展。2016年1月16日发布了绿色债券交易管理办法指导意见,也是支持绿色产业发行债券的。从宏观角度,政府是非常支持绿色行业进行固定收益的融资。而且我们在实操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家发改委还是交易所、证监会对绿色债券的审批都有绿色通道,绿色债券经常比普通债券快大约一个半月拿到批文。
2、从金融机构的买方看,如果是一个企业同时发行绿色和非绿色债券,绿色债券的票面成本有可能比非绿色债券低5%左右。从微观角度看,我觉得一个企业现在在绿色金融角度看,有几条路:绿色债券,今年10月份中国第一单绿色APS也发行成功,这是从固定收益品种看。从股权角度看:APO,传统的融资渠道,目前在11月份之前,APO排队速度比较慢,但是10月份下旬速度明显加快,对环保企业优先审核,这是对环保企业非常大利好。
此外,从我们目前了解看,证监会对IPO的批文下发较快,我昨天有一个项目在证监会15分钟通过。
绿色产业基金,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成立,这都是环保类企业接触绿色金融非常好的方式。
细化一下,如果有企业想发绿色债券,我分享一些思路。
1)现在绿色债券比较火,第一次已经成功,据我了解,大约6个还在走申报程序,大家对这个事非常积极。一个企业想发绿色债券要做什么?1)了解政策,发改委、证监会、交易所的政策,绿色债券指引、绿色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写着怎么样的企业可以发行,发行的简单要求,绿色债券的要素,比如债券期限、资金用途,企业要自身了解是否可以发行,即学习政策。2)沟通,因为发绿色债券需要选择中间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绿色认证机构,要跟广大中介机构沟通,判断债券初步应该怎么发。3)我觉得是选择优秀的中介机构,看看这些中介机构是否能够帮助企业把绿色债券发行成功,看是否还可以帮助企业提供其他的方式。4)申报材料沟通也很重要,但是是跟交易所、证监会沟通,因为你的材料制作是否符合要求,你的财务是否符合要求,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反馈,甚至面对面沟通,进行充分交流,为债券的批文提供支持。5)我认为就是拿到批文之后,就要销售,销售很重要。如果拿到批文之后才开始进行销售就已经晚了,通常情况下为了销售顺利,在报交易所和证监会之前就提前销售,中国的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是供不应求,但是虽然市场目前债券供不应求,但是每家的成本不一样,如果你认真、提前销售,是极大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销售这一步很关键。
再补充一点,打铁还得自身硬,企业自身经营规范,要发行债券,企业要有团队,有非常高的执行力,有比较好的效率,才能把绿色金融金融产品往前顺利推进。
黄晓军:感谢姜总给我们深入浅出地介绍绿色金融的几个步骤,最后是大家要选对证券的三方机构,大家可以选择西部证券进行销售,他也说了非常好的消息,绿色的产业、绿色企业的上市优先审查。我大胆的想法是,因为我们前一阵子国务院允许我们边疆城市、少数民族落后城市不排队上市,我们在座的行业企业是否也可以呼吁绿色的企业上市也不要排队,优先审核以后达标就上市,既然我们绿色产业、绿色文明、循环经济提到这么高的战略,为什么不能够采取相关的措施,我是这么一个突然的想法,也许需要我们整个产业的共同努力,打通我们直接融资的渠道。
博天环境的债券是提供3个亿,我们的需求方水、张总的大气,文一波老总的这边综合环境服务商,等于说我们行业的各个代表领先企业都在这儿,而且我看资料!他们都是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的响应者,从需求方,各位在绿色金融的制定或者标准上面,从企业的角度有什么看法?尤其对提供产品方有什么要求,无论从产品的制定、产品销售有什么要求?有没有收益方和获取方对于我们在座的也要在绿色金融方面想获得一点实质性利益的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给他们一点建议。从我们的会长,第一次得到绿色债券的博天环境开始。
赵笠钧:姜总介绍博天在10月份发行第一笔绿色债,从这件事情分享我的观点:
1.当初我们想关注发行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我们作为非上市的企业,我们评级是2A-级,想发绿色债很难,大家对这样的企业不是很有信心,首先讲到选对合作机构非常重要,我们跟很多机构接触,但是当时西部证券的工作中做得非常细,跟各方面沟通的时候比较容易获得对这个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就是大家以后在这些问题上要认真选好合作伙伴。
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个感触,民营企业对政策的敏感性不够,比如说绿色金融的这个设想,其实从去年就提出,去年我们就组织相关的沙龙,今年又举行第二次讨论。政策的机遇期来了之后,很少见到民营企业的代表参加,大家对政策敏感不够,也许觉得自己的条件不够,对政策的机遇期信息不够。我们对管理者,我们要给团队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要求他们必须把这件事情做好,倒逼他们了解这个政策,自然对这个事情有理解,我们看我们的确不够,比如我们评级不够,我们就增信,我们就沟通。从我们的经验看,作为商会的成员企业,有很多是非上市、非国有的民营机构,大家应该保持对政策的敏感性。
3.绿色金融还不够绿,但是当你发行债券的时候还是基于资本市场正常的发行,政府没有对绿色债给更高的补贴,比如税收方面有什么优惠?副市长,我们也希望政府作为一个绿色债方面的支持,比如贴息,因为资本市场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着力,怎么样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到绿色产业,我觉得政府需要做一些工作。
4.谈到产业和资本的融合,其实目前是资产荒,钱找到合适的投放对象不容易,我们要内心生成自豪感,我们这些苦孩子,他们在苦苦寻求什么样的公司值得投资?从这个方面,我们要理直气壮对接金融机构,对接和金融的一些合作。另一方面,我觉得金融的部门都是嫌贫爱富,我希望我们能不能受到这个启发,我们环保企业在服务客户的时候,大家可以不可以有坚守的原则,我们为好的客户,我们也形成倒逼机制,金融机构逼得我们越来越符合要求,我们也逼客户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履行环境的责任,我想我们环保产业的发展也会更加健康。
黄晓军:谢谢赵会长身有体会的一番感触,两个建议:1.面对政府绿色金融产品应该涵盖政府绿色补贴,也许也是我们会长需要研究的课题,向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提交报告。2.新的理论,因为我们赵总有很多市场化理论,这次是被逼无奈理论,通过人家自己逼自己,自己从绿色金融产品申请的增信评级上更高。
有请我们桑德的文一波老总,给我们介绍真知卓见。
文一波:绿色金融谈的时间很长了,这一年政府力度比较大,但是在座的企业享受绿色金融的很少,包括很多人不太愿意学习理解,或者接受甚至去做这样的一些产品,实际上肯定因为这个产品执行起来比较难。桑德集团规模比较大,也是一个大的上市公司,我们基本没有用所谓的绿色产品,我们做过比较,绿色产品、绿色金融相关的东西,给企业的实惠并不是特别多,也是做尝试,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包括上市公司,觉得绿色债券的吸引力不够强,比如你的速度快、成本低、周期长不一定见得。我们桑德根据企业的规模做,我们的成本比绿色债券便宜,对大企业来讲不一定适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2A企业说困难,对2A企业以下可能更难,绿色金融是给大、中、小中哪一些用?现在虽然有很多针对绿色的一些定义和规则,包括审批流程有很多进步,但是我觉得还不够,逼着我们做环保企业想搞银行,我们之前还做融资租赁公司,还想做保险公司,包括我们自己还在做绿色供应链,就是桑德做。我们给上下游的客户提供金融支持,但是金融机构又不允许,我觉得绿色金融路很广阔,但是方式还不够。过去的信贷指标,能不能绿色不占指标?比如排队可以短一些,供应的方便程度、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国家监管和审批方面确实还需要一些途径,如果一定要套用有没有新的突破?比如绿色的集合站,或者比较小的企业,增信的方式成本提高了,还可以用担保的,绿色金融大家要一起推动,路比较长,我们希望特别是金融机构力度可以更大一点,也是要有很多数据支撑,投入到绿色金融的最终风险比较小,回报比较有保障,确实有利国利民,对产业、资本、社会都有好处,我觉得这件事情大家不要等的时间太长了。
黄晓军:对话已渐至佳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一会儿归回到资本反馈的时间。请本环节唯一的美女老总,从绿色金融供应双侧的给我们一点体会介绍。
金铎:这个话题刚才文总已经讲了,我也认同。感谢大会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谈绿色金融,我就在思考过去几年瀚蓝环境到底在金融方面涉绿、染绿的项目有哪些?其实我没有感受到特别大的好处,我们做完以后再自己染绿,包括做的垃圾焚烧电厂,一直在申请碳减排的,最开始是CDM碳交易,在联合国已经注册。最近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开始活跃,我们也在国家发改委注册了CCER,相关的碳减排量,都取得了注册,为下一步交易打基础。
第二方面,我们最近也发行了公司债,确实创下了我们这个行业和同等级别2A+的评级,最低的利率3.05,是10个亿的,是不是主动的染绿以后获得的呢?也不是。我们只是发了公司债,我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现在这个绿色金融遇到了什么问题?
可能需要把绿色金融的政策性给予突出,今天我看到我们右手边供给方讲的,他们在设计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很大的出发点要么是基于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要么是经营战略,把他一定的客户群,像兴业银行最早开展绿色金融需要锁定客户,成为独特的竞争力。绿色金融作为国家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的政策,仅仅是基于供方的社会责任感和战略选择是不够,是需要真正体现绿色金融的政策性。8月31日7个部门联合发表意见后,为下一步政策的快速启动打好了基础。我们思考过,公司债、绿色债的发行遇到很多问题,没有体现到快捷、便利,利率水平低。我们绿色金融的基础工作、基础设施体系并不完备。比如绿色的标准是什么?绿色的评估体系是什么?我们发公司债、债券也好,我们有A级、B级、2A+、2A-。能不能染绿的程度或者有效益综合体现的评级体系,有了这个体系可以在成本方面给予真正体现,这个才可以让产业有真正的进步。
后评价体系,金融体系最核心的就是信用,以及我们之所以发这么低的利率,绿色的信用不仅仅是企业的信用,还体现绿色对行业的技术进步、模式创新、行业发展中带来的价值,长期的企业在经营中,你的信用需要绿色、环保不断更新,避免出现一些鱼龙混杂,影响到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这都是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这些建设,后面想大力发展,比如政策性发展有很多挑战。
绿色金融工具的进一步创新,我们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也曾经考虑到发行一些绿色债跟银行合作,发现中间有很多的要求,其实这个阶段不具备,其实我很高兴听到绿色的ADS,就是对存量资产,怎么样通过染绿以后支持我们后面的投入,包括刚才提到的政府财政的支持,其实广东省政府还是做了很多尝试。瀚蓝环境在过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单个项目投资3.5亿,获得广东省对环保行业的贴息有3000万,明年还会有新的补助。新的金融工具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这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我觉得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各方不能仅靠需方和供方,还需要政策方,商会可以起到平台的作用,绿色金融能不能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这是国家的大政策和战略性选择。这一点,我们怎么样探讨,我觉得我们可能存在的问题,由我们商会集中各方智慧行动起来,给出良好的建议,从而推动事业的发展,使在座的企业从中受惠。
黄晓军:谢谢金总,不但对金融的产品的设置提出意见,还提到CDM,同时也对商会的工作提出新要求,绿色政策方面。下面请清新环境的张总从大气治理的方面谈谈绿色金融的感受。
张根华:刚刚金总讲得非常精彩,我也谈谈这些年在绿色金融的体会,清新环境是一家民营环保企业,主要从事工业废气污染物治理,实际上我们在这个行业应该说无论是绿色金融还是传统金融,我们都是感受很深刻,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在融资上始终存在些障碍,尤其在上市之前,无论在政策导向上还是金融机构对我们的评价上都有一定弱势,尽管上市了,融资渠道拓宽了,仍然在很多领域做起来很困难。今年我们非常幸运,10月份做了10.9亿的绿色债,主要用于大气治理和节能项目上,因为我们现在主要做的业务包括现在的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第三方营运BOT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现在做了2500万KW的装机,每个项目在融资上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笔绿色债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至少让我们2016年的资金来源得到保障,而且成本比较低,没有刚刚文总说的3.05,我们是3.7的利率。但是发行起来还是很受欢迎,说明绿色债在金融领域很受欢迎,为什么?1.想要做好绿色金融,我们作为绿色企业自身无论从项目,还是在公司本身,要有相当的优势,才能被这些金融机构认可,所以我的体会就是,如果我们自身,你的行业、业务、发展能够得到这样的金融机构的认可,那么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绿色的,我想都会受欢迎,所以我觉得金融不一定救得了产业,但是金融可以助力产业,所以产业要发展要依赖金融,实际上更依赖自己。
黄晓军:谢谢张总的表扬和鼓励。大家有什么要补充的,尤其是我们需求方提了不少意见,我们供给方有什么要回应?或者供给方有什么要补充的?请大家简单说一下?
赵广志:下次我可能更希望企业家的各位老总先讲,我们可能更有针对性回应,听完大家的讲话感触很深,环保业得到一个数据,2015年节能环保业的总市值4.5万亿,占GDP的比重达到2.1,银监会数据从国际上来讲,如果一个数据超过2.0以后,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未来可以成为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刚才各位老总提到的金融产品的匹配问题,都是环保行业的大型企业,但是我们环保业的现状是以民营为主,范围比较小,其实我们也在呼吁。我们浦发的一些具体产品可能没有办法一一罗列,简单回应我们这方面的尝试,我们最开始从能效开始,从节能减排的角度,2010年我们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做了创新,收益权,合同能源保底,这类业务主要是针对中小的节能服务公司,出发点就是银行思考,从一个中小企业来讲,不管是节能类还是环保类的,怎么样脱离银行淡薄式经营?如果银行只是看企业的规模,有无房产,地产,这样创新无从谈起。当时我们特别是从投行和产品讲,如果企业是轻资产,我们看这个企业的资源是什么?如果有订单、上游客户很强,或者有核心优势,的确有技术、项目实施能力很强,我们会针对这样的公司,结合企业客户的资信情况、建成项目,我们也会给期限给予一定放松,这是我们的尝试。在环保领域,未来的第三方监管、第三方服务越来越多,也会形成这样的机制,如果有现金流,可以去创新,如果没有现金流,我们可以为企业创造现金流,这是我们的尝试。
姜明磊:我简单回应下,文总和金总讲的也很有道理,可能角度不太一样,发债的企业主体评级主要是四类3A、2A+、2A、2A-。评级不一样,3A、2A+的企业利率降低空间非常有限,不管发行什么债。2A+的企业,发行公母债券,市场利率可能是3-3.8之间;2A的企业,发行公母债券,市场利率可能是3.8-6.8之间,一个是3的差距,一个是0.8的差距。所以可压缩的空间比较大,如果是2A-的空间可压缩的空间就更大。我总结的规律是分大、中、小的规模,三种规模的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成本是有所区别。
第二点,我觉得文总提的建议非常好,环保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有大中小,大型企业可以独立发债,不需要任何担保抵押,中小企业可能需要增进措施,小企业是否可以发行集合绿色债,比如4-5家企业绑定一起做,再引进外国的担保公司做征信,技术上还可以探讨,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潜在思路。
注:根据现场速记整理,发言未经本人审核。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