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 >>内容详细

国拨经费超10亿 2017年大气污染成因研究资金盘子敲定

2017-03-20 16:45:2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承诺,国家将设立大气污染成因研究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治理雾霾更加有效。

第一财经记者3月17日从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了解到,根据科技部公布的《“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2017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2017年,国家将支持定向择优项目数4个,国拨总概算约1亿元。

而去年10月科技部公布的《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已确定,2017年拟安排34个项目(不再安排青年项目),约占专项总任务的30%左右,国拨经费总概算约10亿元。

上述指南均提出,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q

科技部介绍,已会同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及部分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将组织开展监测预报预警技术、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技术、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6项重点任务科研攻关。

记者了解到,2017年定向择优的4个项目针对性非常强。

其中,“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排在首位。这项研究将定量解析燃煤、工业、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和自然源等对一次颗粒物的相对贡献及颗粒物二次形成转化中的同位素分馏特征并探索关键化学机制。由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环境保护部组织申报。

“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十三五”及中长期臭氧污染防治形势和需求,分析全国大气臭氧污染态势,解析重点城市和重点区域臭氧污染成因和影响因子,构建臭氧污染模拟、预报和溯源的集成技术,研究我国臭氧污染防治和前体物管控的技术路线和管理制度体系,提出全国分区域、分阶段臭氧污染防治目标、策略、技术路线和管理制度。这一研究项目还包括绿色技术评价方法及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将提出绿色技术转移转化评估机制、金融政策体系;建立“绿色技术银行”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主导服务3-4家绿色环保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提出不少于3项的绿色产业政策及配套措施。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目前应对雾霾的重要措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研究将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尺度高分辨率大气污染物动态排放清单平台,重点突破区域内低矮面源及无组织排放的实时量化技术,开展大气重污染的空间来源和行业来源预报。
同时,这项研究还将针对小散乱企业、工业大院、农村面源、货运卡车等,开展减排技术的筛选与综合评估,提出见效快、成本低的管控措施方案和监测监管技术体系。构建区域“社会发展-污染排放-空气质量-人群健康”的系统化调控方案与情景分析技术平台。集成大气专项的研究成果,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与区域一体化支撑平台,提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达标的路线图,构建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整体技术方案。
记者了解到,环保部希望借此研究,建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一体化空气质量精细化立体监测预警业务化平台,形成集“研判-方案-决策-实施-评估-优化”为一体的区域空气质量管理技术体系,提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体制和实施方案并被环境保护部及相关省级政府采纳应用,精细化预警方案实现减缓重污染程度40%以上。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