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内容详细

疫情之下,环境企业的危与机:我一直都在,你们看到了吗?

2020-05-20 10:31:5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李慧敏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白衣天使冲在第一线。可是你知道吗,火神山、雷神山,武汉,全国各地的抗疫一线医院,医生病人扔掉的医废垃圾都去哪了?都是谁在处理?

 

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下称“环境商会”)举办的2020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环境商会执行会长、杭州锦江集团董事长王元珞介绍:“我们公司承担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这场疫情,让政府管理部门和公众对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污染防治是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603603.SH)董事长赵笠钧表示。

 

环境企业员工在风险中坚守一线

 

“高能环境承担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和医疗污水处理,组建了污水9人和焚烧15人的运维团队,一度面临口罩和防护用品库存严重不足的问题。生活垃圾中掺杂的废弃口罩和医疗废弃物的数量激增,增加了环卫工人和垃圾处理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环卫企业因员工众多,防护物品缺口很大。”环境商会相关负责人谈到环境企业战“疫”中的困难时这样介绍。

 

随着疫情的蔓延,更多的困难接踵而至。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不少地方对交通运输实施区域性管制,导致物流通道堵塞,环境企业保生产、保运营压力不断增大。

 

2月份,杭州锦环集团下属的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已出现环保辅料无法及时采购和部分电厂即将断供问题。特别是位于武汉地区的两家电厂,武汉汉口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武汉市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储备的活性炭、螯合剂、氨水告急。在江浙地区,如诸暨八方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温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等生活垃圾处理厂也出现了氢氧化钙短缺。

 

“针对这些情况,商会提出建议,尽快将环卫、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服务单位纳入疫区防疫物资统筹调配体系,给予抗疫一线的环境企业员工应有的防护和支持。恳请疫情严重省份的工信和交通部门,对环境企业在环保辅料采购及运输方面给予必要协助,将环境基础设施物料采购运输纳入绿色通道,保障供应不受影响。”上述环境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尽管困难重重,但疫情暴发以来,与医疗卫生同属基本公共服务的市政环境,包括供水、污水、环卫、垃圾特别是医疗废物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无间歇地保障生活生产供水安全、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日产日清、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尽全力切断污水、垃圾、医疗废物等病毒的传播途径,为有效遏制病毒蔓延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环境商会统计显示,截至4 月初,各会员企业累计捐赠善款约5700万元,筹措并向湖北疫情严重地区捐赠数百万件防护服、口罩和清洁消毒车、净水器、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涨涨涨,运营成本升高,企业流动性压力骤增

 

环境商会调查显示,从疫情爆发至今,环境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长。

 

如药剂等原辅料价格短期一度上涨飞快。如湖北某污水处理厂,生产药剂次氯从每吨974元涨到1400元,聚合硫酸铁每吨从1500元涨到1900元,乙酸钠从每吨1600元上涨到1900元。

 

疫情期间,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城市环境设施和环卫服务项目成本激增,全国其它省市项目成本也普遍上升。环境商会调查显示,“采购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增加生产成本,发放加班补贴增加人工成本。如某环卫企业,员工14000余人,不到一个月,加班费、补贴费、救济费已逾200万元,防疫物资支出超出150万元。”

 

此外,间接影响更不容忽视。如经营现金流入锐减导致部分环境企业处于危急状态,甚至出现负债运营情况。某污水处理项目,由于政府主管部门无暇处理收费工作,1000万元服务费无法如期兑付。某生态PPP项目,2月底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法处理的应付费用累积达3200余万元。

 

还有在建工程费用损失和工期损失,以及已竣工未商业运营调试项目的运营费用损失等都给疫情下的环境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如某生活污水治理在建项目,疫情防控造成每月增加成本约300万元。按照36个月延期估计,总体成本增加约10002000万。湖南某污水处理项目运营预期延后36个月,导致成本增加约100万元。

 

针对这些疫情期间环境企业普遍面临的原辅料价格上涨、运行费用支付不及时等突出困难,环境商会紧急召开专题讨论会,组织调研环境企业工作情况,梳理汇总企业面临的问题,多方面采取措施帮助解决。同时,开展平台合作,为环境企业提供人才对接、融资等点对点服务。

 

疫情下环境产业新的市场机遇

 

总体来讲,相对餐饮、旅游等受疫情冲击极严重行业,环境企业在疫情中的损失还算是较小的。

 

而且危中更有“机”。“疫情期间,医废市场被触发,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0 5 9 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19.3 /天,相比疫情前增加了 1216.55 /天,增长近 1/4。其中,湖北省的处理能力从疫情前的 180 /天提高到 658.4 /天,武汉市的处理能力从疫情前的 50 /天提高到 280.1 /天。”赵笠钧介绍。

 

“保障供水的安全、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垃圾的收集收运以及医疗废物的专业处置等,这些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工作,关乎社会和公众的整体利益。我们要为社会提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环保公共服务与产品。”赵笠钧接着谈到,“疫情之后,按照十部门出台的《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新修订的《固废法》要求,医废处理市场还将迎来一波平滑增长,带动产业查缺补漏和整合提升。”

 

“过去,产业在后端,企业只能在设备制造或是工程建设里抢利润。水务市场化改革后,BOTPPP 等模式极大地打开了边界,企业开始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中谋发展,不少企业也因此获得了规模化成长,从而蜕变为产业龙头。发展到今天,不少人认为,纵横立体化的产业需求正在形成,企业的集约化大发展时期已然来临。”赵笠钧说。

 

“同时,在新基建的助推下,环境基础设施开始新一轮的进阶,接轨时代需求,这也将刺激以智慧环保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赵笠钧谈到。

 

环境产业基本面回暖

 

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环境保护永远是刚需,只要有经济发展、人类生活,就有环境保护;只要有环境问题,环境产业就不会消失。”

 

“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进入或退出都是正常的,欧美200年前、100年前的环保企业,现在仍然存在的也就是少数几家。”骆建华说。

 

近两年来,部分环境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困难。2017年底以来,产业整体融资状况恶化,一些环境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产业危机至今仍未完全解除。

 

“但从2019年环境上市公司年报中我们看到,过去两年中受驰援的头部民企大部分回血现象明显,企业经营状况逐渐改善。”赵笠钧表示,“与此同时,‘后浪’爆发出了惊人的成长力,特别是固废企业,奔涌向前。虽然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不少企业业绩出现下滑,产业短期波动明显,但长期来看,产业基本面持续向好。”

 

产业的内生动力也在持续好转。环境商会近期对百余家环境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总体来看,2019 年度企业的经营数据在好转,整体经营状况优于 2018 年。

 

数据显示,营收方面,2019年,环境商会统计的环境上市公司中近八成企业营收增长,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净利方面,近七成企业归母净利增长,这一比例在2018年仅为半数,归母净利平均增速实现大幅提升。增速在 30%以上的企业达 37 家,占比约35%,增幅高于50%的企业有28 家,12 家企业盈利翻番。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净利的平均增速仍处在历史低位,向上攀升的空间依然很大。现金流方面,2019 年,A 股环境上市公司的整体现金流状况有明显好转,经营性现金流总额较 2018 年实现翻番,达 513 亿。净流入的企业 77 家,金额达 10 亿以上的企业16 家,净流出企业从 2018 年的 20 家下降至 9 家,比例从 23%降至 10%

 

赵笠钧表示,2020 年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年份,“十三五”收官,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环保“十三五”规划、“水十条”、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要在今年交成绩单,围绕相关目标,垃圾焚烧、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领域将会提速补短板,这些处在相对确定的需求上升通道中。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新时代呼唤高质量发展等也将持续作用,利好环境产业。


人民调解委员会 【更多】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