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双循环下,环境产业如何开辟新格局?

2020-11-02 10:20:31  来源:环境界

 

在国际政治变化和新冠疫情影响的双重影响下,中央提出双循环战略应对经济局势变化,这对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促动和机遇。环境企业想在危与机的交织中脱颖而出,都需要积极应对、主动布局。在“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现场,首场高峰对话聚焦“双循环与产业新趋势”主题。


对话由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孙秀艳主持,威立雅中国区副总裁/董事总经理黄晓军、苏伊士新创建高级副总裁孙明华、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瀚蓝环境总裁金铎、首创股份副总经理江瀚、北控水务市场投资中心总经理马韵桐等嘉宾参与并发表了精彩观点。


 

 

“双循环”体系的构建,会对环境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产业体系。黄晓军认为,“双循环是对内改革,对外继续开放的概念”,环境产业在中国的市场够大,进一步引进欧洲新的环境技术、理念和模式,继续学习他人的独到之处,同时在自己做大做强的情况下,再根据市场和国际格局一些有利条件的变化,在政府的主导下,走向国际市场。


威立雅是全球环境治理和环境资源优化管理的标杆企业,也是深度参与中国环境产业发展的重要代表企业之一。当前,威立雅正在全球推动2023年发展计划,其中明确划定危废处理、土壤修复、工业水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生物质能源、污泥处理等领域为公司未来要加速发展的业务方向,而这些也是我国环境产业向更加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的关键领域。


同样作为全球领军的环境企业,苏伊士的战略计划提出,到2030年前要加大投资力度,优先开展再生物料、可持续发展农业、水务解决方案、固废处理、智慧城市方面的科研、创新和数字化项目。


孙明华说,10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到“支持境内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境外优质资产,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提升上市公司国际竞争力。”不管对于国企还是外资,文件都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下一步会有一波很好的发展势头。开放和对外发展,是必然的态势。


孙明华指出,在疫情之前,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非常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未来发展的优势一定在亚洲,而亚洲的主要市场是在中国。疫情之后,所有人都看到,生产和经济恢复最快的就是中国。对苏伊士集团来讲,业务恢复最快、效益最好的也是亚洲地区。“我个人对环保行业的发展是很有信心的。”


金铎表示,环境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而“双循环”下扩大内需,并非简单重复过去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坚持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向绿色经济体系转型,这与环境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高度一致,这将提供大量环境治理需求和场景,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李其林认为,在双循环的背景下,整个经济体系包括环境产业都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首先是做好增量,比如以新基建等增量带动新的发展动能,环境产业也属于绿色新基建的范畴;第二是调产业结构,在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传统的工业行业进行绿色化、智能化的转型;第三是提高生产效率,包括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国产化。


马韵桐表示,双循环的新模式下,需求侧“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投资加快,意味着市场将释放巨大的需求潜力和更高质量的需求类别。供给侧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同时,也推动环保产业自身动能升级。“双循环”体系下,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将是产业演进方向。


江瀚表示,环境产业是社会基础设施消费业务,环境治理需求是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在当今国内国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循环”时代将赋予环境企业更大机遇,行业的发展环境和成长空间进一步向好。面对加快释放的治理需求,环保企业应该顺势而为,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产品。


环保领域如何实现产业自身大循环的构建?


孙明华表示:“对环境企业而言,主要在于智慧环保、环境服务,对外延伸环境处置企业和相关设施,与整个城市相关的生活生产单元共通,打造整个城市工业运营安全和顺畅。”比如,公用服务可以实现“水气固”无缝衔接,以智能的形式连接整个市政、工业服务和农业,打造整个环境产业的升级转型。


马韵桐说,“双循环”背景下,有三大力量在驱动环境产业升级,即客户需求、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基建”等将把企业在环保治理方面的物料、工艺、设备、运营、排放和管理等数据全部打通,带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智慧城市也已经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并被深入实践,用技术创新集成、打通城市的各类系统与服务,优化城市管理,这些将给环保行业带来巨大变革。


瀚蓝环境是国内固废领军企业,去年提出“十年百城”这一具体目标,打造环境治理的纵横一体化模式。纵向一体化,包括前端生活垃圾的分类、环卫清扫、中端压缩转运、终端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更多的行业增长价值,挖掘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潜能。横向一体化,瀚蓝对标无废城市的理念,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横向一体化协同处理餐厨垃圾、污泥、工业危废等。通过这样资源循环、系统化的路线,实现固废综合处理成本最小化,环境服务的价值最大化。


首创股份在2018年提出“生态+”战略,江瀚指出,“生态+”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能做什么,或者说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二是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十三五”期间,首创股份将业务从单体的供水、污水厂延伸至厂网一体化供排水项目以及聚焦厂网河湖一体化综合类水环境服务,提供流域综合治理、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生态修复、农村污水治理等业务。此外,首创股份以首创环境为固废业务平台,打造市政和商业废弃物处理、危废处理、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及环卫一体化处置等服务体系。现在,计划挺进工业废水领域,业务面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首创股份的核心能力在持续加强,过去三年的年平均增长率24%,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双循环”下行业企业的发展机遇


对于“双循环”下行业企业的发展机遇,金铎表示,目前行业的存量项目和领域存在着“补短板、强弱项”的需求,还有一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新机会。对于企业来讲,未来一定是在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驱动下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双循环”也在促使环保行业的主体结构趋于稳定化,包括专业性的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也有地方政府的投资平台,各个细分领域也有做精做专的民营企业。在下一个发展阶段里,这些企业都将在行业的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但金铎也提出,“这样的发展机遇之下,行业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大家需要找准属于自己的定位,寻找真正有利于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工业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李其林希望清新环境与环境产业同行一起携手,探讨新的产业协同和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包括电力、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在内的工业领域实现绿色发展,这些都是清新环境重点布局的领域。


江瀚还强调,环境企业要加强内功。从本质上来讲,企业就是高效为社会提供产品的部门,效率是企业的生命。环境企业应该以需求为导向,以效果治理为目标,加强产品供应能力,提高供应链效率。


今年,证监会、发改委启动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马韵桐认为,于政府有助于盘活存量,为补短板环保基建项目补充资金来源;于企业有利于减负增效,改善长期以投资模式拉动带来的现金流、周转率问题,打破高负债率瓶颈,为构建技术创新、科技研发等新动能奠定基础。


马韵桐还提到了“国、民”共进的问题。从全行业和更长周期的角度看,国资入场,一方面起到民企纾困、更大力度支持地方建设的作用,另一方面推动了产业由粗放的投资拉动模式向更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最终央企和国企发挥优势解决资本投入和资源分配问题,民企则进入更细分专业领域,解决客户精细化要求,以核心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参与产业分工。


环境产业正在构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和以往比,不再是链状结构,而是网状结构,会更复杂、更多样性。每个企业都是其中的价值单元,通过价值链接,连接其他企业,发挥效能。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将有更多价值链接,形成更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生态重构的过程中会有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孕育而生,扩展边界,可能带来行业的二次腾飞。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环境企业想要在危与机的交织中脱颖而出,必须积极选择主动布局,用创新的思维探寻企业增长新动能,而产业的未来也在不断探索与引领中逐渐清晰。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