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吉利控股集团(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斥资18亿美元收购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旗下沃尔沃(Volvo)品牌,像这样的一些海外收购活动正在帮助中国企业获取新技术和全球市场份额。但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这对北京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或许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他们多年来推动海外并购,一定程度上就是希望能够减轻出口和外商投资所导致的快速货币流入对经济的影响。外币进入中国越快,央行要防止这种现金的激增演变为国内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的难度也就越大。
现实情况是,中国仍然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海外并购,而外币流入又非常快,所以各种吸引人眼球的收购活动基本上没有改变外汇储备显著增长的局面。2009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Group)出资72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石油勘探公司Addax Petroleum Corp.,但就在这一年,中国官方外汇储备增加了4,530亿美元,高于2008年4,180亿美元的增长量。
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的经济学家罗森(Daniel Rosen)近期在《华尔街日报》“中国实时报”博客中写道,中国并没有像一些人预测的那样,买下整个世界,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
中国企业完成海外收购仍然是困难重重且旷日持久,因为除了要突破常规的商业上的障碍外,更要历尽千辛万苦、走完一个常常需要中国多家政府机构审查的审批流程。失败的大宗交易不胜枚举。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针对估值不低于1亿美元的交易编制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企业收购外国公司的交易有40例流产。上个月,就有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因为没能获得北京方面的批准,放弃了收购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旗下悍马(Hummer)的计划。
即使交易成功,也可能已经耗费很长时间。吉利首次表达收购瑞典公司沃尔沃是在2008年1月,距今已过去两年多。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