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周五发布通知称,将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8.5%的历史高位。专家称,由于国际资本流入压力过大,存款准备金率年内上调仍有空间。
所谓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必须将客户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央行。此次央行全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是今年以来第五次、10天之内第二次上调。据市场人士粗略估算,此次上调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这将直接导致银行可贷资金再次大大减少。
而对于银行来说,将对其业绩造成一定影响。北京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指出,目前的信贷市场是需大于供,信贷规模缩小有助于银行提升贷款定价权,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利率上浮来弥补信贷规模减少而造成的利润损失。
虽然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8.5%的历史最高水平,不过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的余地,因为中国的存款准备金是付息的,而且央行制定存款准备金付息的尺度覆盖银行的存款成本。“把存款成本覆盖了,不让银行再放贷和创造货币的话,只是减少了银行的利润,因而不会从财务上对商业银行产生硬的冲击。”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目前我国正面临国际资本流入压力,除外汇占款压力外,年末还将面临过万亿的财政存款流入,因此,在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年内央行仍有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1个百分点的可能。
对于未来的政策趋势,不少业内人士仍表示不排除年内加息的可能。吕随启指出,目前通胀压力依旧严峻,年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