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GDP翻番,幸福指数能翻番么?

2011-01-27 10:52:41  

    日前,各地相继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全国31个省份关于制定未来五年规划的方案中,目前只有北京等五六个省份将“十二五”经济增速指标定为8%~9%,其余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速指标都定在10%以上,广西、江西、福建、安徽、陕西、山西贵州、河南、黑龙江等地区预计GDP翻一番,一些省份甚至还提出人均GDP也要翻一番。(1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

    GDP一直被认为是衡定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这些年中,GDP指标曾一度被作为检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尺”,也在很长时间内被用做来考核地方政府的一个“硬件”。不过,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日益深入人心,尤其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致力改善民生等新的执政理念的不断强化,许多专家学者对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增长的质疑声越来越多。

    实际上, GDP作为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数字,只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并不能直接展现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即使在GDP已经达到4万多亿、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中等发达”的广州,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居民都很“发达”。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袁古洁就“抱怨”说,“我10年正教授,5年副厅,依然买不起房!上高二的儿子还和奶奶挤在上下铺。”折射出了GDP发达之下居民生活焦虑甚至艰辛的另一个侧面。

    如果一味地追求GDP的快速增长,使得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无视高耗能、高污染问题,环境受到严重伤害;城市道路被挖了修,修了挖,GDP增长了,实际上民众的利益被损害;高昂的房价使大多国民望而兴叹,然而,房价越高,拉动的GDP也就越大;另外,追求GDP的增长也有恶化物价控制局势的危险。诚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担负着经济增长的责任,追求经济发展本身没有什么错,但一味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环境、资源、民生等问题,就是得不偿失了。

    时下,物价涨幅难控、房价过高、贫富差距加大等成为中国正着力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各级政府一味追求GDP快速的增长不无关系。可见,GDP不能做为单一的政绩考核标准,更应将环境、物价、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居民幸福指数等纳入政府考核。如果GDP指标的“增长”与反映民生指标的增长之间有“矛盾”,作为政府应该毫不犹豫地淡化GDP,强化改善民生的实事。

    在“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追求GDP增长的做法就引起了质疑。然而,地方政府仍将追求GDP翻番作为“十二五”的目标,以GDP和数字来衡量发展成绩,不免令人担忧。希望政府的目光还是要转到为群众谋福利,增实惠上来,着实让百姓的幸福指数翻番。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