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菲律宾:“战备状态”下的低碳行动

2009-07-31 01:49:44  
    科学家们上个月在哥本哈根发出警告: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幅度将超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的预测,“最有可能的估计值”也在1米左右。而据保守估计,海平面每抬升1米将会影响到菲律宾81个省中的64个,1610个市中的703个,淹没近7亿平方米的陆地。
   
  赴菲之前,我拨通了马尼拉同事的电话,本想请他“补补课”,却意外得知他因染上登革热,前几天还在医院吊针。这种疾病由蚊子传播,早有报道说马尼拉登革热病例大幅增加是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菲律宾,到底有多少“不可忽视的真相”?面对真相菲律宾人究竟如何应对?带着问号,我登上了菲航的航班。
   
  政府发出“总动员令”
   
  在马尼拉大区的奎松市,我走进了成立于1865年的马尼拉天文台。它坐落在菲律宾四大名校之一——雅典耀大学的校园里。这里的科学家告诉我,目前大马尼拉地区夏天的平均气温比上世纪初升高了0.8℃,1980年以后,台风的数量明显增加,近年来危害尤甚。我们都记得:“榴莲”曾将菲律宾推入“国家灾难状态”;“尤特”曾迫使宿务东盟峰会推迟举行……
   
  科学家们特别指出,在气候灾难中最容易受伤害的是那些碳排放最少的穷人。
   
  在面对南海的纳苏格布市,我来到了一个名叫帕帕亚的小渔村。55岁的村民克里斯蒂娜站在海边指着不远处说:“就在那儿,前些年还能钓到20、30斤的大鱼,现在3小时只能钓到5斤鱼。”从前村里的人都靠打鱼谋生,现在情况不同了,她告诉笔者,她自己的8个子女中,3个干起了建筑,2个到马尼拉打工。据村长介绍,气候变化几乎冲垮了这里的渔业,许多渔民晒了渔网,到海边度假村工地干活了。
   
  气候变化的威胁正降临这个由7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对此,菲律宾气候变化总统顾问阿尔瓦雷斯用了一个词——“战备状态”。他的秘书向我们解释说,政府发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总动员令”,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进入“战备状态”。为此,阿罗约在去年12月重组了气候变化总统特别工作组并亲自挂帅,下设17个专家组,执行具体项目。菲律宾还要求到2050年时,工业化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须比1990年的水平少减少80%,这一目标比联合国气候会议所考虑的更严苛。
   
  电动环保“吉普尼”
   
  在马尼拉,几乎看不到自行车,如果有5辆车从眼前经过,其中3辆一定是“吉普尼”。这种私人小公交是一种带车篷的厢式吉普车,其车厢内有相对而坐的两排座位,乘客可随时打招呼上下。美军留下的几辆破吉普车居然被菲律宾人改造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有“马路之王”之称。据估计,马尼拉大街小巷飞跑着约8万辆“吉普尼”,菲律宾全国约有22万至23万辆。问题是,车上老旧的柴油发动机不但噪音惊人,排放的尾气更加重环境污染。为此,菲律宾政府正努力把它改造成环保电动汽车。
   
  据介绍,首批菲律宾国产电动“吉普尼”已于2007年7月在马尼拉正式上路。新型“吉普尼”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配备有5马力电动马达,包括司机在内能坐下14人。它在全负荷状态下可行驶80公里。无污染的电动“吉普尼”是东南亚第一种这类型的公共交通工具。英国驻马尼拉大使馆气候变化官员介绍说:“传统上菲律宾没有汽车工业,但如今电动吉普尼已经出口到马耳他。”
   
  菲律宾政府还提出未来要大力推动自行车发展的政策,计划在城市开辟非机动车道、拓宽人行道,以此鼓励人们“绿色出行”。
   
  椰子“生物柴油”

  在马尼拉地区,几乎每个汽车加油站都有利用椰子油提炼的“生物柴油”。
   
  目前,大部分国家使用的“生物柴油”都是将柴油和从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棕榈中提取的酯混合而成。菲律宾则利用椰子开发生物燃料。
   
  菲律宾又称“椰子之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椰子生产大国,每年收获椰子120亿个。椰子占菲律宾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椰子种植面积达310万公顷,占农地面积的26%,涉及到350万农户,2500万菲律宾人直接或间接依靠椰子产业。在马尼拉还有个“椰子管理局”。
   
  椰子生物柴油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能,如帮助清洁燃油系统、提高发动机功率、减少一氧化碳排放。阿罗约颁布法令要求所有用柴油发动机的政府车辆必须使用椰油浓度为1%的“生物柴油”。
   
  椰子“生物柴油”的研发是该国替代能源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椰油作为动力的国家,目前产品已出口到欧洲。
   
  “减少你的碳足迹”
   
  菲律宾政府的另一个节能减排举措是鼓励民众“减少你的碳足迹”。“低碳”概念来自于生活。如果每个人一天的碳排放量以数字纪录,可以得出一个人一天的碳足迹。
   
  为了唤醒公众的社会责任心,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去年就宣布,每年11月19-25日为菲律宾“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意识周”。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部长何塞·雅典沙告诉我们:今年中小学还将开设“气候变化”课程。他强调“这将是一门必修课”。我还发现,今年菲律宾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积极性格外高,从马尼拉到莱加斯比,随处可见全球熄灯活动的海报。据统计,3月29日当晚全菲共有647个城市和乡镇参加了活动,是参与地区最多的国家。
   
  笔者在马尼拉还听到一个新概念“都市花园矿”:即在自家后院或是空地上种植有机蔬菜,自产自销,卖个好价钱。或是屋顶上种植物,既可养眼养胃,又能起到给建筑降温隔热的作用。
   
  此外,从垃圾分类管理到推广使用节能灯,从缩短空调使用时间到少开车,菲政府提倡绿色消费。有点遗憾的是,由于行程安排紧凑,我错过了在马尼拉举办的第五届国际生态产品博览会。
   
  “模范省”阿尔拜
   
  不过,有一个地方是万万不能错过的,那就是被联合国视为应对气候变化模范省的阿尔拜。
   
  在此主政的是阿罗约总统的门生乔伊·萨尔塞达,人称“绿色经济学家”。在菲律宾《亚洲新闻商业》周刊年初推出的菲律宾最具影响力百人榜单上,他名列第22位。
   
  从马尼拉坐一个小时的飞机就到了阿尔拜省首府莱加斯比市,我见到了气候变化研究与项目中心总监农博士,32岁的农被称为“菲律宾最年轻的绿色活动家”。据他介绍,阿尔拜将“抗天气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或提高适应能力,列入地方发展计划的主流,并通过试点示范诸如“社区风险注册”、“减灾管理”等适应项目改善各种应对机制。
   
  阿尔拜很多做法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大面积种植生态价值极高的“海岸卫士”——红树林。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一棵红树的支柱根可有30余条,这些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又如开发地热资源,目标是把阿尔拜建成菲律宾最大地热发电省。菲律宾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地热总发电可满足菲电力需求的21%,这一比例居世界第一。菲律宾的雄心是建设成世界最大地热发电国家。
   
  “中国印”的脉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承担的,中国与菲律宾展开合作应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在菲律宾短短的一周时间,我一次次感受到了“中国印”的脉动:
   
  在英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笔者得知马尼拉的第一辆电动环保“吉普尼”原来是中国制造的;
   
  在农业部“屋顶花园”,一位主管土壤与种子研究的女局长特意提到,为寻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方法,她曾到中国陕西的杨凌示范区考察取经;
   
  在住宿的宾馆,我从当地报纸上还读到一条消息:马尼拉市长说,一个中国访问团捐赠了价值500万比索的一批太阳能风力混合发动路灯,这些路灯象征着中菲两国的友好关系,即将投入使用。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菲律宾气候变化网络总监海伦博士。她对中国的太阳能技术和风能技术青眼有加,她非常希望在马尼拉能办一个中国节能技术展,她说她能够为此提供一个足够的展馆。她认真地向笔者询问,要办这样的展览应该和中国哪方面的机构联系。在听了笔者对上海的介绍后,这位有着中国血统的老太太当即决定,明年到上海看看世博会。
   
  事实上,一个真正的低碳时代的到来,要依赖几乎所有社会部门循序渐进的变革。今天的菲律宾令我想到了全球化时代的“医生”弗里德曼的一本新书《炎热,平坦和拥挤》。但改变已经开始。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