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于9日在天津闭幕。虽然通往年底墨西哥坎昆会议的道路依然充满艰难险阻,但目前各方距坎昆会议达成一揽子结构清晰的决议已经更近一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天津会议取得“切实成果”。
设立气候基金被加入草案
菲格雷斯,这位联合国气候谈判最高官员说:“天津会议开始时,我曾经说过,各方在本周要讨论出什么是坎昆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简称C O P16)能够完成的,什么要留给坎昆会议之后再做。现在,这项任务已经完成。”
目前气候谈判的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逐条讨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特设工作组的谈判案文;二是推动《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的主席案文变成谈判案文。天津会议开始时,《公约》谈判案文有70页,而《京都议定书》主席案文则达到50页。两个案文能否变“薄”是舆论关心的热点话题。对此,菲格雷斯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案文厚度问题,而是所列出的各种要素在谈判中没有一个被遗留在外,本次会议的工作是整理案文本身,而“剔除的作业”则要留给坎昆会议。
菲格雷斯表示,在长期资金支持问题上,目前各方已“非常接近于”同意设立一个气候基金。
南都记者在新增草案上看到,有关各方计划在2011年在南非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上(C O P17)建立一个新增的气候基金。这个气候基金将直接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基金会的董事会将由各缔约方派代表,本着平衡和平均的原则共同组成。
去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已经注明,将建立一个绿色气候基金,用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这次天津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力促各方推动基金建立,基金问题终于进入了实质性议程。
其中,欧盟代表态度积极。提出支持新基金的建立,并愿意每年拿出24亿欧元,以给予发展中国家实质性的资金援助。
各方对坎昆会议充满期待
虽然缔约方仍然对谈判进程的缓慢和分歧表示失望,但是各国代表都认为大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墨西哥代表在闭幕式上表示,希望在坎昆大会上达成“平衡的一揽子”决议。主办方乐见缔约方在坎昆构建一个架构性决议,并希望《公约》拥有法律强制力,并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规定匹配。
也门代表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在大会上呼吁,希望坎昆大会“基于全人类的利益”,取得双轨之间的平衡,朝着制定完整并且有法律强制力的方向努力。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家也表示了同样的希望。
欧盟在闭幕式上表示,希望坎昆大会达成平衡的谈判轨道,沿着“巴厘路线图”的方向实现既定的目标。
美国代表团和伞形集团代表则表示,支持《哥本哈根协议》的减排计划,并希望坎昆会议落实详细的“三可”机制(即“可测量,可汇报,可核查”目标)并强调减排和“三可”必须同时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