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系列报道之五 自然保护区要名至实归

2009-07-31 02:26:43  

  《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深化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是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重要任务。期间要建设2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一批地方生态功能保护区,优先完成23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建立88个规范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全面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加大对生态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为远景规划而备受鼓舞,也为现实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状况而忧虑。自然保护区不仅要“名至”,更要“实归”。

  成就卓然现状堪忧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产地保护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它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旱涝灾害、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演化等重要功能,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56年我国批准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5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此举有效保护了我国70%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0%的野生动物种类和60%的高等植物种类以及绝大多数自然遗迹。其中有26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7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十多处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随着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发展,许多问题也凸显出来。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区处负责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申报时大家很积极,而管理起来似乎就“力不从心”了: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职责欠缺,还有些没有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牺牲保护区为代价,盲目开发;有的保护区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自养上,弱化了保护管理的职责;建设自然保护区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管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日常保护、管理和运行费用难以落实,有的保护区甚至连人员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还不是非常合理,有些区域的保护区过于集中,有些范围过大,需要合理调整,一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至今尚未划建保护区。这些都有待我们统筹考虑,认真予以解决。

  目标远大鼓舞人心

  “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四大主体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禁止开发区,要求健全法制、落实主体、分清责任、加强监管。《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基本稳定。这些方针政策都为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提供了“尚方宝剑”。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提出了一段时期内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要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优化空间结构,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监管体系,防止开发建设活动的不利影响,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此次出台的《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是前一个规划的发展延伸,提出要继续落实《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与建设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明确目标:

  ——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区布局,加强对新建自然保护区的指导。在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的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及自然遗迹地,优先建立自然保护区,逐步形成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对现有自然保护区进行整合,对其范围和功能区划进行优化。

  ——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测与研究水平。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周边资源开发活动的监控引导,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法规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警告、升降级及定期考评制度,对部分保护价值明显下降和管理水平低下的保护区,应进行警告、降级乃至撤销,促进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优先完成23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将其中88个自然保护区建成规范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全国自然保护区调查,初步形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体系,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和省一级的管理能力,制定自然保护区资源状况的调查和信息公布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区和各级有关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

  依法治区重在管理

  我们需从哪些方面入手或者从哪几个环节予以加强呢?

  专家认为,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应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公众充分认识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关心、支持自然保护区事业。同时,应拓宽自然保护区经费渠道,增加经费投入。要坚持多渠道并举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把保护区建设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之中,国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补助资金,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专项并纳入全国生态保护计划或环境保护计划的办法予以解决;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要增加对其管理的保护区的投入;鼓励社会捐助,积极争取国际资助。

  其次,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过程中,也要严格执法。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每一个保护区均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区特别是国家级保护区都应有当地政府发布、操作性强的管理规章,使保护区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实验区范围内开展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资源适度经营,以增强保护区的经济活力;制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各省级政府应按《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同时,要尽可能地开展科学研究,提升保护区的科研价值。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摸清保护对象,提出科学的保护对策是目前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保护区科研工作要坚持联合开发的原则,不仅要依靠保护区的技术力量、依靠本系统的技术力量,而且要吸引各科研、教育等部门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提高科研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