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污水厂大建设期急呼成熟绩效管理体系

2009-07-31 02:26:51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高峰期,污水处理的运营管理已经成为业内重要的热点讨论和研究话题。在国际污水处理运营管理领域中较为普及的绩效管理是结合污水处理行业自然垄断性质的科学管理模式,可应用于政府监管、行业管理、污水处理厂内部管理以及投资管理。为了推进建立适应于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国水网系列专题活动——第十二次水业高级技术沙龙针对绩效管理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在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会的政府官员、行业运营企业家、设计院专家就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污水绩效管理的适用条件和主要障碍、污水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国际污水领域绩效管理的经验与借鉴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热烈讨论。

  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绩效管理课题的清华大学博士后苏时鹏介绍,近年来国内污水处理厂在制度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少厂按照三标一体化的要求进行管理,并通过了ISO9000、ISO14001体系、OHSASI18001职工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1、污水处理厂运营绩效不高,负荷率低,全国污水处理厂的平均负荷率为63.74%(中国水网调查数据,2008);2、运营集成化管理程度较低;3、单位运营成本与能耗较高;4、主要的管理模式仍然是职能管理而不是基于绩效的过程管理模式;5、促进绩效管理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6、相关主体运营绩效管理的理念仍比较淡薄;7、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8、绩效管理工具和过程绩效网络平台严重不足。

  当今世界,WB(世界银行)、IWA(国际水协)、AWWA(美国水协)、荷兰供水协会等都建立了污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的各不相同,世界银行与美国水协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是将供水与污水处理厂合在一起的,国际水协则制定了专门针对污水处理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三套指标体系都包括100多个详细的指标,但这些指标中有一些不太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或者很难获得,因此我国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绩效评价指标并不能照搬国际上的这些成熟指标。必须考虑指标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客观性、数据可得性等要求,还要结合中国国情,考虑不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只能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北京排水集团总工王洪臣认为运营是水务活动的最关键的环节,牵扯着方方面面的事情。综合上来看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营方面与国外相比在一个数量级上,但细节比较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系统性的低标准建设导致运营水平差;二是我国过多的强调成本管理,影响运营水平;三是量化、智能化的管理较差,绝大多数污水厂都不能达到定性的管理水平如很多污水厂的流量计不准、无法做物料平衡计算;四是缺乏成熟的咨询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建设部城建司水务处处长曹燕进介绍,我国要做到成熟的绩效管理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财政支持从去年开始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实行以奖代罚策略,今年开始准备从建设延伸到运营层面。

  经过长时间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成熟的绩效考评体系需要一个长期的完善过程,但是其意义重大,尤其是随着我国目前处于“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厂的大建设期,成熟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将会带来不可预计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