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四万亿投资拉动 环保产业的发展良机

2009-07-31 02:26:52  

 

 

  从11月初国务院公布的4万亿投资内需拉动方案,环保产业成为中央投资的重点支持方向,对于环境产业来说这是又一次发展的良机。但是,环保产业如何借此“东风”加快发展,革除产业痼疾,创新产业机制趁势而上,是摆在环境界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我们希望借国家之力,帮助在金融海啸中的环保产业渡过难关,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担心巨大的国家投资会给原本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相对脆弱的环保产业带来冲击。

  12月26日,在搜狐网络大厦中,由清华大学、中国水网和搜狐网联合主办,首创集团协办的环境讲坛再次开讲。主讲嘉宾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下,我国污水、垃圾等环保产业的发展。三位主讲嘉宾: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桑德集团总裁文一波,通用技术咨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昆,就4万亿投资拉动亮出了他们各自的见解。

  建设市场化 国家投资重点支持运营环节

  我们现在的环境产业基础和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傅涛指出。我国1400多座污水处理厂中还有30%左右是以事业单位来运营的,但是也有很大一个比例是由社会资本来运营的,包括外资、民营、国有上市公司等。污水处理行业运营的产业基本因素已经具备。

  文一波说,五六年前国家上一轮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高峰时期,政府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开工和投产仪式非常看重,也就是说对建设很重视,但是对于运营并不重视,造成了很多污水处理厂运营状况不佳。而我们目前的状况与五六年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些地方可能更加严重。很多纳税人的钱投入了,但是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

  对此,他建议,国家对污水等环保设施的支持,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各个省级政府的支持,要放在终端,以及运营环节。他提出,经过最近五年的实践证明,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大型的环境基础设施,完全可以采取效率比较高的市场机制来筹资、建设、运行。管网的建设和维护以政府为主导。最主要的方面是,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效益的发挥需要完善的运营机制,政府的投资重点应该放在运营环节。通俗来说,就是处理了多少污水和垃圾,给多少钱。

  各就各位 政府与企业做各自擅长的事情

  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政府要有一个大的定位,刘昆认为。毕竟污染治理不是老百姓和社会群体的事。政府能做的事情不只是出钱,政府最大的资产是信用。政府可以用信用将项目的债务剥离,将资产注入新公司,用投资来建设管网,对运营进行补贴。通过鼓励的形式,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刘昆分析提出,一个污水处理厂和其配套管网是一比一的投资。如果将管网资产注入污水处理项目中,一个污水处理厂相当于可以用两倍的资产去融资,这就是最大的放大相应,需要通过政府效应来实现的。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协调和整体规划配套的问题也非常重要,不难,但是我们需要结合四万亿的投资必须要做的事情。

  她也提到了运营补贴的问题。她指出,运营补贴在美国、日本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本身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行业不是一个暴利行业,是保本微利行业。通过鼓励的形式去激励污染物处理得多的人和企业,这样才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来处理污染物。

  末端补贴 撬动资金杠杆效应

  傅涛提出,我国的发债主体是国家,使用主体是地方城市。经过多级审批之后,钱到使用的时候往往就出现了花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的情况。我们希望投资主体把钱用好。如何回避政府的短处,在投资、资金的使用上实现政府和企业有效的组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对于投资补助的问题,他提出,环保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投资拉动的方式,更适合消费补助或者说是末端补贴的模式。一方面这样不影响到原来投资的基本主体,也可以使资金实现放大。因为特许经营的期限是二十到三十年,这种投资的放大倍数可以到十到十五倍。

  本次讲坛也涉及到流域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等热点问题。嘉宾与媒体的良好互动使环境讲坛氛围轻松又不失专业。据主办方介绍,每1~2个月举办一次的环境讲坛是环境专业问题走向媒体和公众的桥梁。讲坛还将就水价问题、公众参与问题等20多个敏感话题进行讨论。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