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和粮食这样的必需品上,难以用价格把穷人和富人划为一等:水涨到一百块,富人照常可以一天换一池水,而穷人的收入只能全用来喝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 吴平
2009年,不仅上海、天津、沈阳、广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先后举行了水价上调的听证会,而且北京、长沙等多个城市也正酝酿上调水价,全国一片水价上涨之声。
涨价理由五花八门,归纳总结后莫过如下几条:
1、调节贫富。“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其实低水价是资助了高收入者,而不是资助了低收入者”。
2、节约资源。“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导致浪费资源。”有负责人表示,当前调整水价是以促进节约、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重点解决污水处理费偏低等问题。
3、保护环境。“水价里应该包括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用,这样利于环境的改善、制止污染的恶化”。
4、解决亏损。“中国水务企业普遍亏损。由于国家有限的投资远不能适应城市化发展,致使供排水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滞后”。
5、国际接轨。“对比国外数据,我国水价偏低,仅为国际水价的1/3。世界银行建议一国居民用水开支应占其可支配收入的3%至4%,而中国不足2%,水价还存在较大上涨空间”。
我们必须看到,水本身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即使价格再高,人们也必须使用。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种有着社会公共属性的产品,城市供水价格本身不仅必须受到政府与国家法律的管制与约束,而且也必须更多考虑到当前社会群众的生活质量,绝不能简单“随行入市”、想涨就涨。
因此,单纯提高水价只能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并不能遏制有钱人的挥霍与浪费。而且,如今各地自来水的定价机制与成本核算情况,依然处于一种相对不公开、不合理的状态,没有最大限度挤出“水分”,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给人感觉更像是一本说不清楚的糊涂账。因此,以上涨价理由实有牵强之嫌。
我认为,水价改革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调整贫富差距。在水和粮食这样的必需品上,难以用价格把穷人和富人划为一等:水涨到一百块,富人照常可以一天换一池水,而穷人的收入只能全用来喝水。
第二,保护节约资源。居民基本用水量很难量化,水资源稀缺不能简单地说因没有节水意识导致的。若能改变“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局面或许较之让居民“滴水度日”更节约水资源。不解决“消瘦变色”的四海五湖、九江八河,而通过上涨水价节水,很难解决用水短缺的局面。
第三,保护环境。以前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如果全部用在了污水处理上,水污染应该不至如此。
第四,解决亏损。作为垄断企业,不赢反亏应该反思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
第五,国际接轨。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均收入、自来水质量都没有和国际接轨,单单在水价上和发达国家看齐,可谓顾此失彼。
水价是中国最为复杂的价格,它不是由供需决定的市场价格,而是政府根据多种因素考虑的综合定价。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如此大幅度的提高水价,等于把水企业的危机转嫁到居民头上。
水务产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它最主要的目标不是盈利,而是社会责任。决策者必须慎重,水务产业固然需要投入,但我国国力确实已经今非昔比,如果水价上涨失控,电力、煤气必将起而效之。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