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最美,希望相随。
凭借如此坚定的信念,2000年4月27日,首创股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至今已走过近十载。“虽然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羁绊,但是伴随着希望走到今天,还是让 ‘首创人’很是满足”,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鹏先生,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如是说。
一直致力于推动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首创,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条专属于自己的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的投资及运营管理之路。在这条探索之路上,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历程?遇到了怎样的屏障?又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为此,中国水网记者采访了首创股份副总经理郭鹏先生。
郭总介绍到,从2001年将水务产业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至今的近10年中,首创经历了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8年社会投资已经占到污水处理领域的68%,由此可见,在污水与自来水领域引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本的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
经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运营的转变过程,使其切实地认识到:“水司”体制与机制欠完善,使 “成本”与“收益”的问题被忽略。在事业单位运营体制的大背景下,将“成本”与“费用”的概念混淆,最终导致了投资不经济与运行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的产生。而近年来,经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推进,国内诸多“水司”已走上“转制”之路,并开始慎重地考量“成本”与“收益”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公共事业因其特殊的属性,其标准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此同时,高质量的服务成为了制约成本的因素。然而,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实现了供水范围的加大,处理率的增加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得市政公用事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从低效落后稳步向高效优质转变。也促使环境产业由单一型的新兴产业向成长型的较为成熟的产业转变。
在问及郭总近来饱受争议的水价问题时,他反问道:“在众多的消费者中,有多少人对自己家中消费自来水的水量以及支付这些生活用水所需的开销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消费者自己都不清楚其消费的生活用水的准确数值时,讨论水价的意义又何在?”这一事实的背后衍射出的是水务行业本身对公众的开放程度不够。他谈到,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制度建设和舆论准备不足也是其企业本身在市场化改革之路上面临的问题。
提及水务行业的未来发展时,他认为,当前整个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分叉点,部分地方政府对水务市场化改革的认识不足以及监管力度不够,使得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之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通过运营管理的市场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运营主体与政府监管的专业化等措施的完善,前行的路上依然希望满载。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