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业 >>内容详细

环保企业:银行服务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2009-12-23 11:26:26  

    就在哥本哈根会议将陌生的低碳经济概念强力灌入本以为与己毫不相干的人们大脑中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环保企业已经开始在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战略价值链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本月15日,中国银行与环境保护部签署了《关于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以共同支持中国环保产业和企业的成长。

  中行董事长肖钢还在当日同时举行的“2009中国环保产业发展高峰会”上表示,未来中行将进一步加大对有效益的低排放低污染项目、环保技改项目、环保设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而据他介绍,今年前9个月,中行仅向污水处理和河湖整治项目新增授信就达数百亿元。

  在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看来,金融投向将成为影响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绿色投资将成为今后我国投资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

  环保业的推动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用比较传统的工艺处理一吨污水的造价在2000元以上,而现在用新型的膜处理技术,处理每吨污水的投资已经降至1000元以下;当时,一套监测系统要100多万元,而现在实现国产化之后,一套同样的设备仅需约40万元……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国内环保产业的发展,全部依靠进口,我国的环保事业是难以持续的。”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启风回忆:“10年前,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用美国50万美元的出口信贷买了一部监测仪器,但是那时没有人来担保;而现在不同了,都是银行主动来支持环保企业。”

  据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2008年,整个银行业节能环保项目贷款额达到3710.16亿元,贷款涉及环保项目2983个,3615户环保企业从中受益。而进入2009年,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更是借助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巨变的推动,成为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重要去向。

  据悉,截至2009年6月末,工行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项目贷款余额已近4000亿元。建行则围绕碳排放权交易大力开展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仅在风能发电领域,建行投放的贷款就超过300亿元;而自2008年3月在同业中率先实施“绿色信贷”工程后,目前交行授信客户数和余额的绿色类环保标识覆盖率均已超过99%……

  并且,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将“绿色信贷”作为长期经营战略,主动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建立“信贷支持节能环保”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当前各行共同的战略着眼点和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

  “现在,国家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企业来说,融资的条件和难度跟去年相比确实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告诉记者,今年首创与工行签订了并购贷款的协议,目前他们正与一些银行尝试进行特许经营权融资。

  据了解,继首创股份成为并购贷款开闸后的最早受益者之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以及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亦于今年初获得并购贷款,从而使得环保产业成为银行并购贷款的大赢家。

  “价值链”的中行样本“现在我们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研究整个中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战略价值链。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通过金融服务带动劳务、技术和产品的出口。”中行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模块主管徐海峰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在海外,凡涉及环保的工程金额都十分巨大,一二十亿美元的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非常普遍。而当国外政府或者部门没有这么多资金来购买这个服务的话,那么谁能提供资金就显得非常重要。

  然而,普遍的问题在于:一些中资环保企业在境内可能很强大,但它海外的分公司却很弱小,想直接取得融资比较困难。此时,中行就可以通过它的“走出去金融服务战略价值链”,即由中行海外分行向这些企业的分公司提供全国统一授信和融资;或者在境外向其提供收购、并购等业务支持,从而使之顺利打通海外市场。

  那么,这种“金融服务的价值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我们通过一个机制———全球客户经理制来带动整个业务的发展。中行的客户经理不只是在北京,而是在全球。比如,一家企业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那么我们可以在纽约专门派一个人,他既能够统筹这家企业在境外的业务发展,同时还能跟中行境内的客户经理进行沟通,形成海内外联动的一体化全球客户经理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带动整个中资企业在境外的金融服务和业务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中行这个价值链条上,为走出去的中资环保企业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已经涵盖了包括贷款业务、出口买方信贷、全球统一授信、海外并购融资、海外现金管理,以及保函、贸易融资、保理、进口押汇等各具特色的金融产品。

  以出口买方信贷为例,这个贷款是贷给国外进口方的,使之有钱购买中国的货物,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个钱并不给进口商,而是直接付给了中国境内的出口商,在出口商出口货物之后,国外进口商按期给中行还款,从而为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了融资便利。

  而对于动辄几十亿美元的大型项目或并购,中行在海外设立的银团贷款机制,则发挥强大作用。迄今中行分别在伦敦、香港和纽约设立了欧洲、亚太及美洲三大银团贷款中心,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型并购提供融资支持。

  数据显示,在2008年至2009年7月间完成的73起、涉资235亿美元的海外并购交易中,由国企发起完成的交易为38起,交易总额188亿美元。而截至2009年10月底,中行项目融资总额达138亿美元,其中支持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并购占据较大份额。

  正是借助广泛的代理行和海外分支网络,通过公司业务和国际结算业务,中行为包括环保企业在内的中资企业走出去,构架出一个巨大的金融融资平台。

  银行创新的挑战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7%。在政策推动下,未来一段时期,环保产业仍将保持年均15%~20%的增长率,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4.9万亿元左右。

  显然,中国正在步入环保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个产业是否健康、发展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要以多大的代价来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产业发展阶段单位面积承受工业强度的压力,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历史上完成工业化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中国的环保产业之所以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就是因为它不可能用其他国家过去的解决方案来简单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环保产业现在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集中度低,且中小企业占比高达98%以上,管理能力薄弱。环保产业作为对科技要求极高的行业,上述现状直接导致了企业竞争力普遍低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盈利。

  而尽管我国的环保投资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但总量尚显不足,渠道不够畅通,尤其是缺乏比较固定的长期的环保投资机制和渠道,影响了环保产业的发展空间。

  “绿色信贷一个根本的核心点,就是要找到一个双赢的机制。”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认为,现在难度比较大的是,环保部门如何把有效的监管信息、企业环境的风险信息,有效及时地传给信贷部门。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创新不足,贷款利率高、周期短,难以适应城市公用环境基础设施行业收益低、周期长的特点。

  据初步预测,“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为3万亿元以上;而如果能够实现我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的,到2020年

  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到45%,则提高能效所需要的投入更是数额巨大。

  实际上,当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和盈利空间的时候,也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让更多环保企业成为银行金融服务战略价值链中的一环,使之不仅受益于银行服务,而且为银行创造价值,仍需要银行为创新付出艰辛。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