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湖泊流域的生态治理和开发利用长期以来都是世界性的难题。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国家战略探索实践大湖生态经济建设,这使得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成为海内外焦点。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江西省政府、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在发布会上系统描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规划。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当其他湖泊流域治理迟迟难显成效时,这个背负着双重压力与使命的命题落在了鄱阳湖。期待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这一次大湖流域生态治理与开发,能够为我国乃至世界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探索出新的道路、新的模式。
大型湖泊流域开发治理难题
大湖流域自然条件好,开发潜力大,以湖为核心加强综合开发与治理,是当今世界重大课题,是所在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对大河大湖进行了综合治理与开发,通常以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合理地组织、布局生产力,建立工业区、城市群和产业带,并促进了流域内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但纵观国内外大湖流域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在过去上百年的时间,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不少湖泊带来累累伤痕,甚至是灭顶之灾:水质污染、水面缩小、候鸟鱼类绝迹……
“湖泊一旦污染就极难治理恢复。”南昌大学教授吴志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从国外的治理情况看,大多数河湖都经历了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的治理。”
“日本的琵琶湖治理是世界湖泊生态治理恢复的典范。”他谈到,这个湖面面积才673.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174平方公里的湖泊,1977年后,几乎每年琵琶湖都发生了水华现象,对琵琶湖水的利用也日益困难。琵琶湖治理耗费了惊人的财力物力,前后整整花费25年时间,生态才得到恢复,但即使生态获得治理恢复后,周边地区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多方采取各项措施,提防湖泊生态状况出现反复。
而作为大湖泊污染治理的一个范本,“高原明珠”滇池治理却道出了大型湖泊治理的艰辛与酸楚。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生态专家刘梅影说,由于不断地被围垦,水面缩小,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滇池沿岸工农业、商业迅猛发展、导致河水变质,发黑、发臭。一段时间以来,滇池流域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云南省严重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给云南省尤其是滇池流域、昆明市的工农业生产、旅游业和人民生活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20世纪末,云南省政府决定花大力气治理滇池,其中滇池“十一五”规划的65个项目总的投资是92.3亿元。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滇池水质仍未根本好转,流域需水量远远超过水资源量,生态环境用水被严重挤占,滇池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周而复始地暴发。
“这说明污染后的湖泊治理恢复是非常困难而庞大的生态工程。”刘梅影说。
双重压力下的鄱阳湖谋新路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据本刊记者了解,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还是世界著名的候鸟栖息地,栖息着310多种湿地鸟类,占跨国候鸟保护协定中全部种属的50%以上。
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说,鄱阳湖不仅是江西的“母亲湖”,在维系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方面,在维护世界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规划》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30.68%。这里拥有江西45.3%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8.36%;区域内集中了江西大部分优势产业,如汽车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
而令人关注的是,目前江西还处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经济总量与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对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生态被“透支”的态势正在形成。鄱阳湖水质出现下降趋势已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滇池的今天或许就是鄱阳湖的明天,这样的忧虑一度在众多生态专家头脑中徘徊不去。
刘梅影说,与滇池和琵琶湖比较,拥有4000多平方公里水面、流域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的鄱阳湖显然是个庞然大物。滇池的水面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当鄱阳湖处洪水期面积达5100平方公里时,是滇池水面面积的17倍。在滇池生态治理投入近百亿元而未见明显成效的情况下,鄱阳湖一旦生态被严重污染,污染后再治理恢复生态所需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成本几乎无法承受。
脆弱的生态与沉重的社会经济发展负担。这是鄱阳湖地区面临的严酷现实,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必须破解的重大命题,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多方形成的共识是,鄱阳湖必须在没有被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破坏还没有变得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加快寻求生存之道,探索经济发展兼顾生态保护的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道路、新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背负的希望
“生活要变得更好,但身边的湖还是一盆清水。”这是鄱阳湖周边群众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最为朴素的理解。“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为鄱阳湖寻找一条和谐生存道路”,受访专家如是说。
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我国一次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模式。根据《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规划提出,鼓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率先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陆大道表示,这将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大湖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发挥示范作用。
《规划》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设定了13个定量指标,如天然湿地面积稳定在3100平方公里,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015年比2008年下降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45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等等。
综观之,江西将通过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保护和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有效控制滨湖和江河源头地区的人为破坏,合理开发环湖平原地区,探索大湖流域保护、治理、开发的新经验;这有助于保护“一湖清水”,维护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
据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介绍,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
在具体做法上,将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依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现状和开发潜力,界定区域功能,明确发展方向。在湖体核心保护区,其范围为鄱阳湖水体和湿地,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甚至,入湖机动船舶都必须按标准配备使用防污设备,集中停泊区必须设置污染物收集处理设施。
而作为远离鄱阳湖核心保护的高效集约发展区,也要求集聚经济人口,高效集约开发,稳定提高生态空间,集约整合生活空间,优化拓展生产空间。江西将在此区域内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资源向优势区域与优势产业集中,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推广低碳技术,加快形成并壮大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块状经济。
2008年,江西就已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推进了一批先行项目。投资47.3亿元启动的全省85个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2009年底全部完工;为解除农村生活垃圾对鄱阳湖水质的威胁,江西推开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每年在5万个自然村和500个集镇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争取三至五年见效;“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将使江西森林覆盖率在2010年达到63%……
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开始起步,一个为期15年的探索之路已经启程。本刊记者获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三大定性目标包括区域生态环境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2016年~2020年的任务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