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法稳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事关我国粮食安全,事关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发展我国节水农业的有关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法稳。于法稳认为,目前,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技术集成程度不足。于法稳建议,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农业水资源问题是研究的关键
记者:您怎样看待研究我国农业水资源问题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地位?
于法稳:我国水资源短缺是不争的实事,而且水土资源空间配置不均衡。从用水结构来看,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高。2008年,农业用水量达到3663.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2.0%。从用水效率来看,相对于工业用水来讲,农业用水效率又比较低。同时,农业用水短缺与浪费并存。因此,研究我国农业水资源问题是水资源研究的关键。
记者:您认为,影响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得出哪些政策建议?
于法稳:一般来讲,影响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包括农田灌溉面积、作物灌溉定额、灌溉效率、粮食生产的用水率、水资源禀赋等。通过对灌溉面积影响农业用水量的研究,可以提出控制灌溉面积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通过对灌溉定额影响农业用水量的研究,可以提出提高技术进步方面的政策性建议;通过对灌溉效率影响农业用水量的研究,可以提出改变灌溉方式,降低单位面积灌溉水量方面的政策性建议;通过对粮食生产用水率影响农业用水量的研究,可以提出加大投入、进行生产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技术集成不足
记者:可否请您谈谈,目前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进展情况?
于法稳:通常来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逐渐转向工业及居民生活,用于农业生产的水资源趋于减少,为此,必须发展节水农业。但事实上,我国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进展比较缓慢。在农业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面积只占很少的部分,绝大部分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记者:那么,目前我国发展节水农业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于法稳: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
第一,节水农业发展的技术相对落后。2008年,农田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90.2%。在农田灌溉中,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程度、耕作制度、农作物种植结构及栽培方式等,都影响农业用水利用率。目前,农业用水利用率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和一些发达国家(达80%)相比有很大差距。从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看,每立方米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公斤,和一些发达国家每立方米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2~3公斤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第二,发展节水农业的技术集成程度不足。在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技术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艺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
第三,发展节水农业的资金不足。发展节水农业需要以资金投入作为保障,但在农户层面上,难以推广。同时,现有的节水农业只能在灌区层面上作为示范项目进行,难以在广大灌区进行推广应用。
第四,发展节水农业也受到作物种类的限制。一般而言,由于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附加值比较高、效益好,节水农业技术容易推广,而对于大田作物则难以推广。
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受水资源的限制比较大
记者: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是否更大?
于法稳:水土资源总量短缺及其空间上的不匹配状况,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农业作为水资源利用的主要产业,由于区域水资源短缺程度不同,水资源在农业利用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受水资源短缺的限制比较大。特别是在农业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水资源利用的结构调整,即农业水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改作他用,导致单位水资源所产生的效益高于原有的水资源利用模式。这既是一种趋势,也是比较效益在发挥导向作用,生产要素配置在效益比较高的产业和地区。
记者:关于西部地区减少单位粮食用水量,您有哪些政策建议?
于法稳:在西部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单位粮食用水量至关重要。为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科学试验入手,降低农作物灌溉定额。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针对灌水定额过大、灌水轮期过长、灌水次数过少的做法,各省区的研究机构对适宜的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进行了长期的试验。多数灌区参照灌溉试验的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灌溉制度,逐渐减少了单位农田的灌溉水量。
第二,从应用节水灌溉设施入手,减少农作物灌溉定额。从70年代开始,西北地区进行了喷滴灌试验。但是,这项资金密集型的节水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推广,甚至在试点上也没有维持下去。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资金极为短缺,不适宜采用资金密集型的节水技术;二是采用喷滴灌技术不仅不变成本很大,可变成本也很大,所以它们适宜在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灌溉但需要补充灌溉,且补充灌溉效益极为显著的地区采用,而西北的大部分地区不属于这样的地区。
第三,从农艺技术入手,减少农作物灌溉定额。农业用水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灌溉方式,通过采取农艺技术等措施,可以减少农作物灌溉定额。
第四,从调整夏秋作物结构入手,平衡用水量的季节分布。通过调整夏秋作物结构,平衡用水量的季节分布,达到节水目的。
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记者:关于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重点领域,您有哪些政策建议?
于法稳: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重点领域包括:
第一,明确节水的重点区域。需要同时考虑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无论是旱区还是灌区,节水的重点都应该放在田间,通过工程技术、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第二,注重不同区域的技术开发。对于干旱区而言,为适应区域气候特点,应强化旱作农业品种与技术的深度研发。一是加大抗旱品种的研发力度。二是对现有的旱作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在旱作农业区域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科学施肥技术、以肥调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需要将这些技术集成。三是不断创新和完善旱作农业的技术路线,既顺应天时和作物的生长规律,建立避灾型种植制度,着力发展可控农业,同时,不断试验、示范和总结推广旱作农业的先进适用技术。
第三,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产业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的播种面积,扩大优良的抗旱品种的播种面积。二是积极引导农民采取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
第四,建立节水农业的长效机制。节水农业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因此,需要把“外生性”变为“内生性”,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变成自觉的行动。为此,一是在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节水的水价政策;二是充分认识节水农业的公益性,对节水农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补贴,鼓励发展节水农业。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