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超过3亿农村居民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城市地区数百万人口的饮用水受污染,水危机导致的损失已经占到中国GDP的约2.3%。——世界银行《解决中国的水稀缺:关于水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建议》报告
中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城市长期受缺水困扰。——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程晓冰
2010年开春,缺水与水安全相伴而生。
占我国总用水量的63%左右的农田灌溉用水首先出现重大危机,截至4月9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亩;有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与此同时,水污染也在加剧。国家审计署3月底称:“2006年至2008年,103个县12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截至2008年底,审计抽查72个县的农村学校中,饮水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占35%。”
种种迹象警示,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水资源危机。水危机下,人们该如何用水?
农业:大户如何节水
这次西南干旱,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
水利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我国总用水量的63%左右,达3500亿~3600亿立方米,而整个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这一比例在西北等缺水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
农业用水远高于工业和生活用水所占的比例。但这远远不够用。
我国全部耕地中只有40%能够确保灌溉,全国正常年份农业缺水量达300亿立方米(全国总缺水量为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农业因缺水造成的损失超过1500亿元。
农业用水量大是事实,但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也是事实。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甘肃省民勤县采访时就曾注意到,那里所有的村都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浇地。水源只有一个:地下水。
由于抽取地下水不要钱,农民只需支付少量的电费就行。而民勤正是我国目前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节水灌溉首席专家邱为铎告诉记者,我国现有有效灌溉面积8.1亿亩,98%仍然采用古老的漫灌技术。由于技术落后,斗渠以上的输水渠道损失的水量占灌溉总用水量的60%,加上田间渠道的输水损失和田间深层渗漏损失,浪费的水资源高达灌溉用水量的70%,说明灌溉不仅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一个领域。
“面对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大力进行节水无疑是最为科学、也最为经济的战略选择。”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一份《关于从战略高度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建议》认为,应把节水特别是农业节水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给予更多重视。
这份建议说,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2030年我国粮食总需求将达到7亿吨左右,即未来20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要增长40%,这必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从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来看,农业用水高效、节约势在必行。
专家测算,相对于工业和生活节水而言,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当前,全国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6,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如果能提高到0.55,每年就可实现节水达300亿立方米。
九三学社的这份建议提出,应成立国家节水农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规划的制定、推进和执行监督等相关工作。制定节水农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结合国家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并根据区域特点对各地的节水农业模式加以规划和指导。
“三层次水权市场”也是该建议的核心内容,即首先在农村建立水权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其次在地方建立水权市场,促进城乡统筹,优化水资源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合理配置。最后建立全国性水权与耕地占补交易联动的市场机制,促进东中西合作、南北互动,实现水资源和耕地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
“即使全国性的,或者大规模的水权市场还不能马上建立,至少应将国家农业用水的暗补变为明补,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提高农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建议说。
城市用水:重在价格
汽车从上海城驶出,沪宁高速公路连接着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几个重点城市。一路上,你很难分辨出哪里是城市,哪里是乡村。
快速扩张的城市,已经将这一鱼米之乡铺成了一张由高楼大厦和密集公路网组成的“城市大饼”。
4月6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凯曾向记者展示了近30年来太湖流域城市扩张变化地图,随着大大小小城市、乡镇的扩张,地图上的红色区域(代表城市)越来密集、越来越红。而被城市所包围的太湖也失去了以往的翠绿色,变得暗淡无光。
城市迅速变大,人口持续增加,水资源压力日趋加大。以上海为例,2000年以来,上海城市供水量每年以20万立方米/日以上速度递增,夏季高峰用水连年突破历史纪录。目前,全市最大日供水量已突破970万立方米。
“按此速度,上海将很快成为中国首个日供水量超过千万立方米的城市。”九三学社一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影响的建议》说。
而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样不高,用水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据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介绍,我国目前水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问题在于水价的形成机制上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水资源费征收不到位,造成水资源的价值补偿不足。目前还有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征收水资源费。对这些地区来说,国家事实上并未获得水资源的所有权。
供水成本不实的问题依然远未解决。如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管网漏失、水管单位人员超编、成本分摊不合理、折旧提成、盲目建设等原因导致的不合理成本,至今仍未有相应的有效解决办法,使消费者承担着不应承担的重负。
水价未能反映供水成本的变动,水价偏低导致供水行业亏损进而影响供水安全。城市供水服务过去长期以一种低价的福利形式存在,目前国内平均水费支出只占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左右(国际上一般在3%左右),水价没有体现供水服务应有的“水质”价值。由于水价过低,致使供水经营者也只能是保证最基本的福利性供水服务,水质问题被长期忽视,也导致了供水行业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在水价定价办法方面也存在问题。由于成本信息不对称,难以对供水企业的成本进行必要的约束,政府对供水价格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与企业间的讨价还价。
“目前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了供水服务进入低质低价的怪圈。”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解释说,1998年原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重点关注了供水服务的合法性成本问题,没有优质优价的空间,难以适应目前供水服务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难以应对原水水质恶化的需要。而且以企业合法性成本作为定价依据的做法,不能鼓励服务企业提高效率。
傅涛认为,需要修订原来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定价原则,逐渐改变按照企业合法性成本为基数的成本监审模式,形成以行业平均成本为定价成本的成本监审模式,鼓励企业提高服务效率。
除了价格因素之外,九三学社认为,采取节水技术以降低各领域的用水量,是缓解水资源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城市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作为雨水、中水的储存用地,如天然洼地、公园的河湖等。可在城区低洼地带、河道附近等规划建设大面积下凹式绿地,除了可以蓄积部分雨水外,还可以减少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和河道的雨水径流。发挥有限水资源的多种功能,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汛期洪水、雨水等,利用多余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不同用途分质供水,减轻水源地压力。
在4月2日召开的“2010(第八届)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程晓冰透露,正在制订的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将污染回用纳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范畴。他说,国家确定的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要达到8.5%,2015年要达到10%。
猛药治污 排放标准行将提高
中国最大的环境污染就是水污染,而许多水危机,实际上是水质性危机。
4月9日,2010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正式启动。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力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问题,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势头,进一步加大对污染减排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
在2009年环保专项行动中,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242万余人次,检查企业98万多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1万余件,挂牌督办2587件,其中取缔关闭企业744家,停产治理企业841家,限期治理企业810家,119名责任人被依法追究责任。在重金属污染企业检查、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监管、钢铁行业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除了严格的监管和处罚之外,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尝试用市场手段解决水污染问题。前不久,江苏省环保厅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放指标申购核定暂行办法》,正式推行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并确定到年底,5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入湖河流水质全年月均值劣V类的数量下降到20%以下;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总磷入湖总量比上年下降5%。
“解决潜在的水危机,要求中国改革和加强其水资源管理体制。”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认为,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战略相适应,改革的重点需要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角色和相互关系,提高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效率和效能,尽可能采用基于市场的管理手段。
这些管理手段包括加强水权管理,建立水市场;提高供水定价的效率和公平性;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补偿手段保护流域生态系统等。
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国家也正在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在“2010(第八届)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吴舜泽透露,根据初步确定的时间表,专家组已经成立了文件起草小组,今年6月专家组将拿出相关报告并提交国务院,12月国务院有望出台规范性的规划意见。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等与绿色工业、建筑和交通相关的产业。据了解,这一规划将有助于强化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拓宽投融资渠道,规范产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科技水平,落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污水、垃圾收费机制等。
吴舜泽透露,“十二五”期间,除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外,氨氮(NH3-N)和氮氧化物(NOX)也将纳入总量控制。
据介绍,目前我国针对不同行业已经有了十几个水质标准。在水源地方面,2008年环保部要求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和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监督要做109项分析;在供水方面,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廉对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水污染排放标准,推进污染治理,这也将为水处理行业带来新的商机。
清华大学环境政策与管理系富布莱特研究学者胡羽莎近日表示,水资源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粮食安全以及公共卫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资源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因此,中国政府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扶持保护本土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和技术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