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仍未最后修改完善,各方对于产业发展未来走势的猜想,已经随着出台时日的临近越发的热烈。因为节能产业的观念相对明晰,此次规划中环保产业的相关发展政策成为瞩目的焦点。
《规划》征求意见稿参与者之一、复旦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李碧浩对记者透露,将要出台的规划在产业分类上对外的说法是: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至于每个产业具体的细分,则要看规划出台后的界定。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环保产业从20年之前就在提,当前环保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主要是因为环保产业没有单独的统计门类,带来的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是:环保产业主体并不明确,产业政策即使出台也无法有效落地。
李碧浩表示,因为规划的编制是发改委牵头的,所以会站在更宽泛的角度上收纳相关产业。而会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环保产业的行业划分,相关问题能够获得多大程度的解决,目前仍是未知之数。
环保产业统计门类混乱
《规划》之所以受各方瞩目,与早前相关单位公布的产业规模数字不无关系。但作为制定《规划》的基础统计数据准备,却显得不足。
即在相关部门已经公开的节能产业数据,出现很大差异。如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称,截至2008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为1.55万亿元。而中国环保协会给出的数据则是:截至2008年,全国环保产业产值为4800亿。
对此,一位接近环保部规划院的人士表示,无论什么数据都只是估算结果,2008年国家就没有这样的统计数据。他同时解释,数据不匹配是因为估算的口径和范围不一样,首先节能环保产业和环保产业概念不一样,此外对环保产业的涵盖范围说法也很多,当使用不同口径,尤其还引用不同年份的时候,可能差异就会比较大。
“在国家统计局就没有这个数据,都是从各相关领域抽出一部分,和在一起号称环保产业的投资有多少万亿。”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对本报记者表示,所谓的产业数据都只是简单的归并过程。
此前,由于缺乏常规化、标准化的产业统计门类,环保产业的发展常常面临尴尬。因为以环境工程、设备主导,就成为其他产业附加,实际上被分解到设备领域、工程领域和运营服务领域,分散地采用其所涉及的不同产业门类的相关政策和统计方法并进行简单叠加。
上述接近环保部规划院人士表示,正在审议中的《规划》将对产业的范围进行梳理,“这个范围不可能非常明确,但仍然有界定。”此外,他表示,“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和传统的产业门类有交叉。”
因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能为《规划》单列环保产业统计门类蒙上阴影。不过,李碧浩透露,环保部之后可能会再独立出台一个环保产业规划,或许会对产业范围有清晰的界定。
环境服务业或成主业
目前来看,中国环保产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些发达国家环保产业的增长率都超过GDP增长率。2003年美国环保产业总产值为化学工业产值的3倍,2030年德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欧元,超过汽车、机械行业等成为德国第一大产业。
有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中,服务业比重占到50%—60%,而我国,2008年环境服务业的比例只占到22.9%。
傅涛表示,在参与环保部组织的《规划》草案讨论时,不少专家提出,我国的环境产业发展尚处于产业化初期,由环境设施建设带动的设备制造和工程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环保产业的增长。因此,发展环境服务业成为了普遍的建议。
以发达国家的经验,按服务环节划分,环境服务业以环境服务总包为出口,可涵盖咨询服务、专业运营服务、工程服务、装备制造以及相关联的投资等产业单元。
事实上,随着国家减排战略的深入,建成的环境治理设施迅速增加,运营服务在实施减排战略中的重要性逐年加强。运营服务已经成为环境产业实现服务业转型的风标。而专家学者们相信,发展环境服务业,既可以在深度上使环境产业链得到延伸,也可以在广度上不断探索新的环境服务领域,发掘更多的环境市场需求。
“设备、工程、运营服务,这是产业的要素,但不是最主要的要素,环保产业的主业,应该是以效果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业或者集成服务业。”傅涛说。
“这次的规划确实有这样的导向。”李碧浩表示,目前提得较多的设备业仍是传统的制造业,整个节能环保的服务业占的比重过小,考虑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业肯定是重点推进的一个方面。
李碧浩告诉记者,节能环保的服务业包括节能服务业,目前主推的是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服务业一说则是沿用国外的叫法,官方最后如何定义,目前无法定论,“但是之后肯定会出支持的政策”。
此外,他透露,像碳交易这种环境权益交易,此次可能也会纳入节能环境服务业,不过应该只是停留在归类层面。
产业有望免税优待
因为之前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合同能源管理的优惠政策,李碧浩预计,对于环保服务业的发展,也会按照相应的政策给予财税、金融上的优惠。
尽管可能获得财税优惠,但节能环保产业如要跨越式发展,还需要解决投入机制问题。即在现行环保投资渠道中,基本建设资金、城市维护费和更新改造资金是最主要渠道,其中主要资金来自政府预算资金(含预算外),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环保投入机制还没有建立。
“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中,相当一部分环保是以非市场化、非产业化的形式实现”,复旦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对记者表示,“大型国企动力不足是未来要解决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以上海为例,上海环保产业大企业主要集中在自然垄断领域,多数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如市容环卫领域、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等。且大企业以兼业为主,产业发展动力不强。
“我建议把内部服务外部化。” 傅涛表示,一个企业集团内部有一个环保部门,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处理污水等等,它的技术能力到一定程度可以对外服务,如果没有对外服务,就没有产业化。
傅涛表示,如果不能把所有的内部服务外部化,普遍性的内部服务外部化,那么就只有环保事业,没有环保产业。比如“十一五”期间有上万亿的环保需求,但这个需求被内部消纳了,那它就不能算入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值。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