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秘书长骆建华主持会议)
目前,国家环保工作有两个重要的抓手,一个是节能减排,一个是重点流域治理。在国家不断加大对流域治理力度的背景下,投资力度和管理力度也呈增加态势。先有今年3月启动的为期十三年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其中的“河流主题”和“湖泊主题”就是为了治理流域水体污染,开发和集成湖泊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急需的关键技术,选择太湖和滇池开展工程规模的综合技术示范,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湖泊污染治理成套技术及治理方案;近期,中央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其中强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这些投资和政策的相继出台,对于环境保护特别是重点流域治理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重点流域治理必将更受关注和追捧。那么,重点流域治理的进展及相关政策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在治理重点流域问题上,企业的力量如何显现?12月23日,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以下简称“商会”)主办的第三期“总裁圆桌会议”为您一一解读。
河流治理初见成效,湖泊治理举步维艰 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致辞中介绍,重点流域的范围在不断扩大。重点流域治理起步比较早,开始于1994国务院对淮河进行治理,当时确定了三河三湖,已经治理十多年。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的重点流域越来越多,最早是三河三湖,到现在将长江三峡、黄河中上游、松花江都囊括其中。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在发言中也指出,1994年是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在此之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一些政策,法律和制度。为了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环保措施,完善政策措施,搞了新老八项制度,搞了三项政策,在制度和政策的层面上完善,但是没有真正动手,没有真正去干,真正干是从1994年开始,提出向环境污染宣战,拿淮河开始开刀,他估计很多环保公司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发展壮大的。
重点流域治理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河流治理,另一方面是湖泊治理。“包括淮河、海河、松花江、小浪底、三峡、南水北调在内的河流治理和工程今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以淮河流域治理效果为例,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来看,达到三类水质指标的河段占到25.6%,四类的占39.5%,这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辽河2007年的情况来看,三类水占43.2%,五类水占40.5%;松花江治理也取得必将明显的进展,四类水占到一半以上……”凌江同时担忧地指出,“其他的几个流域,像三峡水库,像小浪底,像南水北调,基本上还是比较好的,水质总体达到二到三类水质指标。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三峡的问题比较大一点,一些小的支流有富营养化的现象,另外水源地都在三峡的周边,一些水源地的水质还不是很理想,海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仍非常突出。”
河流的治理或多或少都有进展,但是湖泊的治理可以说毫无进展,从环境状况来看没有进展,为什么会没有进展?“湖泊的生态太脆弱了,里面的营养物质一旦进去以后,一旦进入富营养化的状态,要想恢复就比较难,就跟中医看病一样,得一点一点把脉,一点一点恢复,那是非常难的事情。现在像太湖、滇池、巢湖来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它的承受能力,远远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凌江激动地说。“我想再经过十年,这样力度的治理,也不一定会有多大进展。
据国际方面的专家调查,一个湖泊流域范围内能够承受的人口规模是每平方公里200到300人。超过这个人口规模,富营养化就是必然的,就没法阻挡。而我国湖泊流域的人口规模都超过了上述数字,超过环境自身的承受能力,这也许是湖泊按照目前这样的治理力度再经过十年也不一定会有多大进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 第三期总裁圆桌会议热议“重点流域治理”问题)
相关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据悉,我国重点流域的治理主要是通过每五年制定一个规划来推动,国务院批完后,国家和地方共同筹资、推动和落实。截至今年11月,淮河计划是建656个项目,投资是306个亿,现在完成的情况是22个项目,在建的是217个项目,投的钱是103亿,大概都在1/3左右,十一五规划的落实情况不是很理想。“实际上那个规划国务院批复也是今年上半年批复下来的,这里存在一个时间滞后的问题”凌江说。
环境的状况、资金的投入、规划的落实都在不断推进,政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九五”,“十五”期间主要表现在强化法规、制度、机构、人员、能力、淘汰落后产能、治理工业点源、逐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控制新上项目上下功夫,近期提出一些新的措施,除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外,政策方面其他的一些措施也在推陈出新,包括排查环境隐患、强化排污许可、企业上市核查、落实收费政策和实行区域限批等。
“除了这些政策进展以外,今年9月,我们在济宁召开了重点流域的会议,会议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对重点流域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二是科技支撑,科技支撑主要是配合国家的十一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三是强调公众参与,现在终于认识到,光靠政府去张罗这件事情是不够的;最后强调水源保护。”凌江补充。
政策、技术、管理都要抓 企业角色需转变
政策层面:不够完整、(如污泥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的总体规划)、休养生息的具体政策、有机毒物的控制、污水处理市场化与监管;技术层面:国家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国家对适用技术的推广、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饮水安全的保障技术、技术集成与信息共享;管理层面:存在部门交叉、体制缺陷、经济手段、信息手段、人力等,这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是目前重点流域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桑德集团总裁文一波表示,环境问题需要综合治理。过去对“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投入力度大,对污泥和垃圾不够重视,95%以上的污泥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垃圾污染产生的水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且是一个持续的污染源,垃圾产生的水污染问题日后会显现,他呼吁政府部门要未雨绸缪,重视固废处理,包括垃圾处置、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理、农业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要像考虑水的问题一样考虑固废处理,因为固废处理不当最终会影响水体。
清华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不一定是坏事,除非环保部变成环保委成为发改委这样的综合职能部门,不然交叉就是一个好事。他强调各部门之间应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通用技术咨询顾问有限公司刘昆则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她提出环境治理问题需要全民参与,从青少年做起。傅涛也表示环境治理的问题、水污染防治的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积聚公众的力量能够化解和减少政府的监管成本,能够削减政府的压力。
“服务的领域上要拓宽。我国叫环保产业,国外叫环保服务业,是一个服务,不光是关注污染的治理,还应该在生态保护,在咨询服务这些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当然也需要政府搭建平台,才能够做到。”凌江对环境治理的未来饱含期待,“技术上应该有更大的进步,我们好多技术以前都依赖国外,现在我们自主有一些好的技术,在这方面距离我们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应该有个更大的进步。此外,政策的制定和法规,包括标准制定这些方面,能够有这种企业界的参与,这种企业界的参与,不光是排污的一些单位,也包括我们搞环境治理的企业。”他表示应该有代表各方面的声音,尤其是企业的声音。
北京三泰正方生物环境公司总经理漆剑荣说出了企业界的心声。他认为企业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并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我感觉到国家一直在强调污染治理、污染防治,谁是污染防治的主体,谁是它的生力军,应该把企业放在更恰当的位置。现在环保企业是真正参与治理,参与达标,参与达成这些计划,但是往往又是处于边缘和“配角”的角色,但是我们努力在探索技术创新。
文一波认为这是一个目标主导问题,如何让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声音,参与国家制度化的进程中,加强企业承担科技重大专项的力量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和积极推进的工作。
环境治理、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态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仅靠资金,需要从科学上、技术上、政策上、管理上,从各个方面研究,才能恢复健康,这是一个持久战,打赢这场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千千万万个你我他一起共同奋斗。(中国水网 吕春香)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