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预计将达到10%,年均增长率达到20%,节能环保骨干企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形成若干个年产值过百亿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
编者按
自去年以来,从国家层面不断提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与此同时,业界期盼已久的产业振兴规划编制工作也在进展中。顺应民意,应先听取民意。产业振兴、企业发展需要哪些政策,而哪些政策又最有实效,沉浮20多载的广大环保企业在打拼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积攒了很多建议意见。如果能将其与国家战略考虑、宏观规划充分结合,那么这样的一份规划将对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反之,如果忽视了产业的实际需求,规划也容易高高在上,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产业趋势版希望促进沟通和融合,而这也将成为贯穿本版全年报道的重要思路。为此,我们将推出《为环保产业振兴献计献策》的栏目,邀请各界人士畅谈如何抓住机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创新、技术、市场、企业、相关政策推进、服务体系还需要哪些努力,都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欢迎相关人士与我们互动,请将您的高见发至以下电子邮箱:chanjing9999@sina.com 或传真至(010)67114048
◆中国环境报 记者班健
已占GDP比重约4.92%的环保产业今后将以每年20%的增速成长,其增长速度将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业内权威人士指出,环保产业将以持续高速增长的方式,最终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3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左右。
尽管只是估计,但上述权威人士普遍认为,20%的增速完全可以达到。而此前环境保护部也预计,“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每年将以15%到20%的增速发展。
美好前程:10-20-30
如何概括环保产业的美好前程呢?业界用“10-20-30”目标来鞭策整个行业。“两会”前夕,记者就环保产业振兴专访了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他解释这个目标时说,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10%,年均增长率达到20%,节能环保骨干企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形成若干个年产值过百亿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
最近两年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成为自上而下的一致呼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保产业发展,在今年1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要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顺应民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也在制定过程中,那么环保产业发展的实现途径到底是什么?环境商会(以下简称商会)在广泛征集环保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已就产业发展目标和配套政策措施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多项建议。
“实现上述目标是有可能的。”骆建华分析说,在国家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并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市场需求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未来节能环保产业的增长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如果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按照20%的年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0%左右。
据环境商会调查,目前年产值排在前10位的环保企业年产值多在20亿元到30亿元之间,如果按照30%的年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这些大型环保企业的产值可达125~188亿元。
水务、固废处置、脱硫产业被视为环保产业的核心业务,一些企业经历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行业领头企业。截至2008年,全国水务行业已经有10家以上企业污水处理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日。如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污水处理能力达493万立方米/日,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累计达303.5万立方米/日。
“由此可见,到2015年,形成10个污水处理能力超过1000万立方米/日的水务企业,是有可能的。”骆建华称。
而在垃圾处理方面,截至2007年,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骨干企业中,采用炉排炉焚烧技术的上海环境集团处理规模达8400吨/日,光大国际有限公司达4600吨/日;采用流化床焚烧技术的杭州锦江集团处理规模则达5300吨/日。到2015年,形成10个垃圾处理能力超过1万吨/日的固废企业,也是有可能的。
“目前已有5家脱硫公司累计投运的脱硫工程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其中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达3966万千瓦,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达3431万千瓦,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3287万千瓦。”骆建华对记者表示,到2015年,形成10个脱硫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的脱硫企业,同样有可能。
而据介绍,2008年,我国GDP为30.3万亿元,同期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9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约4.92%。全行业就业人数达2500多万人。“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
一分五撬动一个产业
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兴奋型产业。政策不到位、企业苦苦支撑最后黯然退出市场的先例有很多。反之,政策到位了,一个产业就能蓬勃发展。脱硫产业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呈现井喷式发展,达到美国发展30年的规模,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烟气脱硫市场?“窍门”就在于一分五的脱硫上网电价优惠政策。
如何巧用政策,启动更多的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基于产业的特殊性,商会对如何建立政策体系下了很大功夫进行深入调研。商会认为,健全绿色经济政策体系对促进环保产业发展非常必要。这其中,首先,急需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全面推行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提高征缴率;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保本微利原则,适时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加快出台污水除磷脱氮、污泥处理、烟气脱硝等收费和价格政策。
其次,要制定环境公用设施用地、用电优惠政策。明确环境公用设施建设用地为公益用地;行政划拨项目土地的,减免有关税费;有偿出让项目土地的,给予优惠价格。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公益性环保企业实施特定优惠电价政策,统一执行大工业电价,并做到峰时不上浮、谷时按适当比例下调。同时,要加快出台污泥焚烧、垃圾焚烧发电和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和优先上网政策。
完善环境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十分关键。商会建议,要严格落实已出台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并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节能环保产品和项目目录。对于从事环境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企业,其研发费用可按其投资额的一定额度进行所得税抵免;对污水、垃圾处理企业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凡商业化运营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企业,与事业化性质单位同样执行零税费政策。骆建华强调,税收优惠政策要逐步由设备制造环节向环境治理服务环节倾斜。
此外,商会认为,深化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实施绿色援助计划开拓国际市场、打造沿海绿色经济“新月型”“新月形”产业带、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也非常重要。
银行能否多给一缕阳光?
岁末年初,“50亿授信花落桑德集团中国银行慷慨支持民营环保企业”的报道被视为环保产业界的一个大事。记者就此事采访桑德子公司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勒思时,他则认为,这其实对中国银行更是一个大新闻,因为这是中国银行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支持环保产业,这也标志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于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从以往点状分布的项目层面上升到行业合作的战略层面,成为了目前最宜于操作和实际使用的战略授信。
事实上,随着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改制后,出于安全和效益的双重考虑,对日益壮大的环保产业市场热情高涨。骆建华认为,金融体系对环保产业的支持要深入了解产业需求,推出特色菜,扶持产业。
商会建议,要加大对环保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落实特许经营权、处理费收费权质押贷款政策,明确质押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登记机构机关和质押程序。积极探索适应环保企业的财政担保方式,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节能环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环保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选择若干城市,作为发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源回收利用项目收益债券的试点。研究设立城镇环境基金,为中小城镇正在运营中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提供运行补贴,资金来源由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投入。
这个建议显然也是环保企业的共同呼声,环保企业融资难一直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量身定做,环保产业一定能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是支柱产业,实现“10-20-30“的成长目标。
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2009年,桑德中标沙特污水处理项目,被视为国内环保企业走向国际的标志性事件。而事实上,随着中国环保产业的成熟,走出去已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中国广阔的市场锻炼了企业,中国企业所获得的机会比很多成熟市场国家的“五百强”企业获得的机会还要多,企业越来越成熟。
在脱硫产业领域,新兴的海外脱硫市场成为越来越多国内脱硫大企业输出技术、服务的目的地,也是设备制造企业施展拳脚的新战场。当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脱硫设备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中国脱硫产品,无论技术还是价格,都具有竞争力。凭借优越的性价比,中国脱硫企业已经在越南、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承接包括小型电站建设在内的脱硫总包业务。中电投等公司则与海外巨头合作或引入国外资本,实现中国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的国际输出。
对此,商会认为,产业振兴规划中应为企业“走出去”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实施绿色援助计划开拓国际市场。具体地说,可以通过设备出口卖方信贷与买方信贷、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加大对我国节能环保设备出口的支持力度。鼓励环境设备由以单机出口为主向成套供货为主的设备总承包和工程总承包转变。对非洲、中东、南美和东南亚等产油国实施环境保护援助贷款或赠款,支持其建设环境公共设施。安排对外援助时优先考虑节能环保项目,并由国内大型环保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骨干企业到境外参加环境治理工程和生态保护工程竞标,承揽境外各类技术咨询培训、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营项目,大力扩展环保设备出口和服务输出。同时,可通过合作、并购、参股国内外先进环保研发和设备制造企业,整合战略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尤其在技术开发上加大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打造沿海绿色经济“新月型”“新月形”产业带的建议,则是基于北部湾——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这几个经济圈连起来,在地图上呈现新月形,其中有些地方已经纷纷将环保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浓墨重彩地发展,在中国的版图上,绿色增长、基于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将成为一些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