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将达到60%,届时每年全国污泥产生量将达到3000万吨,而我国污泥处理却面临管理不到位,技术不成熟等诸 多问题。”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在日前举行的一次污泥处理行业论坛上指出,出于节能减排的要求,各地都掀起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高潮,但是污水 处理伴随产生的污泥处理问题,至今既缺乏关注,又缺乏政府投入和技术支持。
有专家建议在水价里征收污泥处理费,进一步提高水价。但是,在目前CPI上升压力还很大的情况下,污泥处理费用是否简单地加入水价体系还存在不同意见。有观点认为,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理厂单独核算有利于政府监管。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技术处处长王开宇表示,环境保护部委托北京环境保护科学院等单位起草的污泥环境管理体系政策文件已经制定完毕,准备择日出台。
上述体系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
3000万吨污泥
上海济邦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易兆青告诉记者,2007年末,全国共建污水处理厂883座,设计处理能力7138万吨/天,按照每万吨污水产生1.3吨干泥计算,全国每天干污泥的产生量9279.4吨。
而目前污泥处理形势却并不乐观。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指出,由于技术、政策等原因,国内大部分污泥处于堆放状态,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泥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城市环境问题。
正在帮环保部制订污泥处理有关政策文件的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凯军介绍,环保部正在做工艺技术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要从综合的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目前,对于污泥的处理,国内多采取三类办法:一是转运堆存或填埋;二是烧结;三是还田或者给园林用。
与会专家在上述论坛上表示,目前看来上述三类办法都存在缺陷。例如,转运或填埋需要场地,而且污泥需要做无害化处理以后才能填埋,而污泥无害化处理至今没明确谁来出资,如何处理。另外,烧结和还田等技术也都面临投入成本太大,利用土地没法落实等问题。
就在国内技术和管理政策都在探索中时,另一个事情变化使污泥处理工作变得更加紧急。
赵英民指出,按照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还有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的“十一五”规划,2010年全国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预计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一天超过一亿吨。
如果按这个量算的话,每年污泥的产生量就会达到3000多万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赵英民表示,污水处理的污泥处置方面极需要加强技术引导和管理。
南京协鑫生活污泥发电厂的一位负责人呼吁,国家是否能出台一些针对处置污泥的一些补贴性的政策。比如,参照垃圾电厂电价补贴标准,按掺烧比例享受补贴。垃圾电厂还有征税返还的政策,污泥垃圾场是否能参照这个标准,按比例享受这个政策。
污泥处理费如何收?
污泥处理从无到有,再到大规模处理设施上马,其中不可避免涉及到污泥处理费哪里出的问题,而这也是政策制定部门和行业都在考虑的问题。
易兆青表示,目前污泥处理是没有收费机制,在目前这样一个政策体系下,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仅仅能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由财政全额来补贴污泥处理的运营费用不大现实,要加快处理污泥,直接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似乎是迅速筹集污泥设施运营资金的唯一选择。
对于污泥处理收费的问题,易兆青建议,“明确污泥处理的责任主体,构建污泥处理的经济支撑体系”。政府制定政策、规划,量化污泥处理要量化处理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同时,通过出台收费政策或补贴政策,构建污泥处理的经济支撑体系,保证污泥设施能够正常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环保部在这次会议上研讨的污泥环境政策体系文件是一个系统性文件,其中不仅包括了技术处理规范和指导原则,也有系统性支持政策。
另外,对于污泥处理收费的标准和对象,有关专家仍存不同意见。
傅涛指出,在不同的城市,上海、北京,或者内地的不同城市,无害化的区间不一样,无害化的界限不同,老百姓付的污泥处理费也应该不一样。另 外,不同工艺路线对应的无害化责任不同,污泥处理付费是不同的。而在确定收费对象和收费标准之前,应该先确定污泥的排污责任主体。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