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使全球很多行业陷入困境,但也有因祸得福的,城市垃圾处理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一向被称为“无本万利”的生意,正吸引着无数资金竞相进入。
“进入21世纪,由于全球资源日益枯竭,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现在,70%的矿产资源已经从地下搬到了地上,地下的资源日趋枯竭,资源以垃圾的形式堆积在城市之中,以后要想获得资源,就要从城市垃圾中进行挖掘。”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杜欢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资源再生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
据记者了解,随着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的消费能力日益增长,加上消费品的包装日渐繁复,中国居民消耗的垃圾量正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
2008年年鉴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655个城市的垃圾总量达1.25亿吨,然而,多数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并没有跟上垃圾的增速。年鉴统计表明,全国垃圾总量约有4成未经集中处理,它们只是从城市人的眼前消失,被简单填埋或堆放在郊区、甚至农村。
县城和乡镇的垃圾处理水平更为落后。按照国际水平衡量,在中国农民年收入正进入1000美元水平的过程中,社会各方对村镇垃圾处理的投入必然大增。中国目前有1600多个县级城镇,按照国家的规划和部署,这些城镇将陆续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
“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环卫设施投资是1115亿元,其中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将达到516亿元,不达标处置设施治理费用73亿元,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惠明废弃物管理集团CEO宋德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他还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必然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的垃圾处理市场。由于“十一五”规划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届时,中国的垃圾处理市场的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面对巨大的诱惑,这家北美最大垃圾处理公司早在5月20日就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将首站投资地设立在上海。
除了惠明以外,美国最大垃圾发电商卡万塔、新加坡创冠环保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有进军中国的意愿。据记者了解,创冠环保(中国)有限公司目前已在福建晋江、惠安等地,以及湖北黄石、辽宁营口、大连,还有海南海口等城市投资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他们希望,未来5年间在中国境内兴建20个垃圾焚烧发电厂。
卡万塔也已携手中国最大的垃圾发电设备制造商重钢三峰,成为三峰的第二大股东(40%股权)及管理运营合作伙伴,双方的合资公司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目前运营可以“吃掉”重庆主城区每日产生垃圾的一半的同兴垃圾发电厂,并先后拿下福州红庙岭垃圾发电厂的特许经营权和成都、泰兴、重庆三大垃圾发电项目的工程总承包权。
据记者了解,外资等投资者如此看重我国的垃圾处理市场,也和政府为这一产业发放补贴等优惠政策有关。地方政府会给予垃圾发电的企业每吨数百元以上的补贴;而在税收方面实行“即征即退”的政策;在融资上,也能优先得到银行的贷款,而国家还会给2%的财政贴息;而在垃圾发电厂满负荷发电时,还将给予优惠的售电价格等,这些措施和政策都保证了投资者的收益。
垃圾发电的利润也非常可观,虽然垃圾发电在热值上要比煤炭低上2~3倍,但与煤炭一吨500元~600元的成本比起来,垃圾几乎不需要成本,垃圾发电所带来的净利润在7%~9%左右。
在外资的入侵之下,中国垃圾处理市场目前已经形成初步的格局,一是外资掌控上海、广州等有财政实力的一线大城市;二是地方国企依靠政府背景统治着垃圾处理的大部分市场;三是一些民企以低廉的价格寻求在二三线城市发展,而更偏远地区的垃圾处理则多是一片空白。
面对外资的疯狂进入,国内企业明知道垃圾产业利润丰厚,但由于行业竞争的不规范,很难与外资形成相抗争的局面。“地方政府对垃圾发电厂进行招标时,几乎每次竞标都会引发混乱,一些企业为了得到项目,不惜做亏本的买卖,把价格压得极低,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利益。”一位曾参与竞标的国内垃圾处理企业负责人抱怨道。
清华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建议,在加大力度解决技术攻关和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地方政府在招标过程中,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招募等形式综合比较来选择合作者,不要一味选择低价中标的企业。
“虽然,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5年已有近6000家回收企业和15万个回收网点遍布全国,但中国还没有投资一个有规模的资源再生项目。100多家国有骨干企业、1000多家上市公司,没有一家专搞资源再生的。再生企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在600个行业中都排在末位。这也就给外资留了巨大的空子。”杜欢政说。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