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记者 李栋)“广州的垃圾再无处可放”。市民一周产生的生活垃圾,体积与一栋24层高的大楼相当!如何走出垃圾围城?今日,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提交了一份“建议番禺分类处理垃圾”的提案,建议以番禺为试点,全市推广垃圾分类。据悉,该提案将交由番禺区市政园林局并广州市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办理,目前,正等待有关部门的答复中。
“垃圾的增量比GDP还快!”
不久前,张广宁市长在听取有关汇报后感叹:“垃圾的增量比GDP还快!”,韩志鹏在提案中谈到目前番禺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问题时说,如果说焚烧是要解决面临垃圾围城的“燃眉之急”,垃圾焚烧发电厂又选址得当,并且真正能够通过环境影响评估的话,无可厚非。但从发达国家乃至我国部分城市(社区)的经验来看,从长远来看,当今更为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却是从源头控制生活垃圾的排放,对生活垃圾进行全程分类资源化处理。
环保界有一句名言:只有放错了的资源,没有应该抛弃的垃圾。垃圾,只有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是宝贝。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垃圾回收再利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公民环保意识空前高涨。韩志鹏说,对城市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仅使垃圾有地方可“放”,而且免去了因为填埋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为焚烧而可能造成的空气污染。
据介绍,家庭废弃的纸类、金属、塑料、玻璃、布料等,通过回收处理,成为有用的再生资源,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而由餐厨产生的垃圾,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也可以在24小时之内变成颗粒型或粉状的肥料或饲料。垃圾资源化还将进一步推动环保工业的发展并带动就业。总之,垃圾分类具有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的显著效益。
以番禺为试点,全市推广垃圾分类?
偌大的广州,为什么提倡率先在番禺推广垃圾分类?韩志鹏认为,直接的原因是当地居民最近强烈反对在当地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由此萌发了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因此,以番禺为试点,进而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既有现实的基础,又有深远的意义。韩志鹏说,关键是政府要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并以此为起点,发动市民和政府一起,推动垃圾分类处理。
具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韩志鹏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设想:首先,政府在番禺兴建垃圾分拣中心、购置生物垃圾处理机等项目和设备;然后,有关部门为番禺的家庭统一配备(不同颜色的)环保型的分类垃圾袋和分类垃圾桶,一个垃圾桶放在客厅,专门收集废纸等“干”垃圾,一个垃圾桶放在厨房,专门收集餐厨等“湿”垃圾,同时,在每个社区设置若干个大型的垃圾筒,专门收集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有害的垃圾。
政府有关部门把环卫工人每天定时上门收到的“干”垃圾运到当地垃圾转运站,二次分拣后交(卖)给有关工厂再利用(对于这种“干”垃圾,还可以协助市民联系相关企业或小贩上门回收)。同时,把收到的“湿”垃圾送往就近的生物垃圾处理机,将它烘干,粉碎,制成有机肥料或饲料,而从大型垃圾筒收集来的废旧电池等垃圾则送往有害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安全处理。
韩志鹏建议,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通过积分、奖券等形式,有关部门按回收情况奖励市民,调动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他同时建议,金城花园、太子花园、天龙山庄、雅典花园、南国奥园、丽江花园、祈福新邨、华南碧桂园、华南新城、广州雅居乐等楼盘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垃圾分类可以先行从这些地方做起。
据悉,目前在海珠区江燕路的21个社区和越秀区东湖街5个社区以及学校,已经有企业和群众组织自发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值得政府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