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壤 >>内容详细

统筹市矿发展,建设绿色能源基地——淮南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

2009-07-31 02:22:30  

  从瓦斯事故重灾区演变为和谐安全矿区;从年生产规模千万吨左右提高到4000多万吨;从一个传统煤矿转型为拥有260万千瓦电力装机的新型能源企业;从“污染大户”改进为“绿色能源基地”,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旧貌换新颜,但这却是一个煤矿发展的如实记载,这个煤矿就是百年老矿——淮南矿业集团。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淮南矿业集团已经被国家列为十三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和六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到2008年,建成5000万吨煤炭生产规模,田集、凤台电厂首期各2台60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到2012年,将形成8000万吨煤炭生产规模,建成820万千瓦电力装机规模。

一、淮南矿业集团循环经济模式形成的背景

  从2002年集团公司启动新一轮的发展,就坚持“一先进、三保护” (即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把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矿区的重要举措。2005年10月,淮南矿业集团被国家列为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007年7月,淮南矿业集团作为煤炭行业首家进行环境友好现场评估的企业,被中华环保联合会与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授予 “中华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称号。

  立足于建设新型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确立了以煤炭为基础的“煤、电、化、机、环、资”产业体系,对煤电开发形成的“三废一沉”(废水、废气、废渣和采煤沉陷地)进行综合治理与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矿井配套瓦斯、矿井水和煤矸石利用工程项目,形成小循环,整个矿区形成一个大循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机统一。同时,统筹解决好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水系治理和采煤沉陷搬迁与开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矿区。

二、淮南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先行

  技术创新是淮南矿业集团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2002年下半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坚持“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重利用”,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瓦斯综合治理和应用、CDM项目开发、煤的热电气焦油联产、地温地压治理,“三下”采煤、深井建设、安全高效开采等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集团公司研发的“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集团公司树立积极全面的瓦斯综合治理观,深入实践“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完成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提出瓦斯“抽采”新概念,变“抽放”为“抽采”。其中瓦斯利用CDM项目的开发成果尤其突出,潘三矿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期间瓦斯利用的减排指标获得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的签发,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签发减排指标的煤矿瓦斯利用项目,标志着淮南煤矿瓦斯利用走向国际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集团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的“煤的热电气焦油联产技术”,属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目前国际国内产业化应用还没有先例,还将为淮南化工产业开拓新的重要增长点。

  6年来,集团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20项、授权专利22项。2008年,被命名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

  (2)综合利用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废物利用一体化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淮南矿业集团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循环经济模式形成的基础,其具体措施及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瓦斯综合利用。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不仅有效的降低瓦斯灾害,促进安全生产,而且减少瓦斯排放造成的污染,尤其是成功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升了生活质量,增加了就业岗位,同时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07年,集团瓦斯利用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7200万元。在瓦斯民用方面,已建成11座瓦斯储配站,输配能力达23万m3,可以满足10万户居民用气,现有用户42500户;瓦斯发电方面,已建成电站8座,总装机规模为24232kw,全年累计发电4764.6万kwh,另外与鲁尔集团合作的潘一热电冷联产项目,开创国内瓦斯利用热电冷联产项目的先河;余热利用方面,潘三瓦斯发电站余热利用四台机组同时运行,可供2.8万m2办公楼冬季采暖;CDM项目开发方面,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5个矿井瓦斯利用项目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与外方的CDM购买协议已正式签署,个别项目已开始创收。

  目前,集团已形成了《瓦斯治理理念20种》、《瓦斯治理技术50项》、《瓦斯治理做法50条》等一整套的制度理念,而且随着瓦斯综合利用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日益明显。其间,2006年与2002年相比,瓦斯抽采量由1.0亿m3增加到1.72亿m3,瓦斯抽采率由32%提高到45%,百万吨死亡率由0.64降到0.18;2006年与2005年相比,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4454吨标准煤,原煤综合能耗节约12742吨标准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606吨,COD排放量减少2100吨。

  煤矿废水利用。2007年,淮南矿业集团在矿井水及工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上投资了3755万元,矿井的水产生量达到2500万m3,利用量达1510万m3,利用率达61%。通过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集团全年减少水费、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支出1283万元,全年减少SS排放4260吨,减少COD排放2048吨;矿井水净化处理后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减少了地下深井水开采量,解决了矿区用水量日益增加和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的矛盾,提高了企业综合效益,促进了矿区可持续发展。

  废渣治理。淮南矿业集团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建立了煤矸石砖厂和煤矸石电厂。至2007年底,东辰集团累计建成全煤矸石砖厂4座,计6条生产线,年总产量3.2亿块折标砖,总投资4900万元;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累计完成投资122900万元。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不仅消耗大量的煤矸石、煤泥等废弃资源,还节约土地、煤炭、电力等资源,有效地改善矿区环境,同时还解决了矿区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3)统筹市矿发展,促进“大循环”形成

  “泉大”枯竭矿区修复和开发。“泉大”地区是淮南矿业集团典型的资源枯竭矿区,沉陷多,地物、地貌、水系等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是典型的城市“荒地”和废弃地,是全国最大的资源枯竭矿区。自2007年起,集团对其实施市矿统筹,即“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城市发展、统筹新村镇建设、统筹社会发展、统筹环境治理”,包括对报废矿井、沉陷区、采石场及周边区域的环境修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企业整合退出、居民区拆迁改造等。其中,用于山水林修复,环境恢复到原生状态的占70%,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房屋开发占30%。项目总面积22.2平方公里,总投入100亿元,25万居民直接受惠,预计2010年基本完成。面积之大、投入之巨、历时之长,开全国矿业城市先河。

  “泉大”项目不仅可以重建生态系统,使城市“荒地”变成“山、水、林、居”的城市生态区,有力地促进淮南生态城市建设,还可以在改善当地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使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该项目还将以采矿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过渡和调整,促进矿区“大循环”的形成,从而改善该地区的城市面貌,迅速提升淮南的城市形象,为中国矿业城市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套新的模式。

  (4)修复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淮南”

  “绿色工程”实施。今年年初,淮南矿业集团正式启动了以“绿色、植树、自然、简单”为主题的绿色工程项目,倾力打造绿色矿山,建设生态矿区。一期工程共投资1.2亿元,绿化造林总面积67.6公顷。目前,大通生态环境修复区、老龙眼生态环境修复区等绿色工程项目已完成了总体工程的一半以上。绿色工程是是集团公司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保护工作的支撑项目之一,范围覆盖全矿区,现已成为集团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采煤沉陷区治理。采煤沉陷区一直是矿区发展的“心病”,严重威胁当地居民安全。2004年,淮南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总投资12.06亿元。集团对采煤沉陷区按照因地制宜、宜地则地、宜水则水、宜林则林的原则,以土地复垦为重点,立足生态恢复和重建,计划到2010年综合治理沉陷地1238公顷。截至2007年,沉陷区治理已完成约1511亩。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建设新村镇,同时也解放被压煤炭资源,变“废墟”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5)推进“煤、电、化、机、环、资”一体化,调整产业机构,构建“大循环”。
        其中,煤炭:到2008年,矿区将形成5000万吨生产规模,最终形成亿吨煤炭生产规模;电力:到2012年形成820万千瓦规模,电力直供上海和浙江;化工:遵循煤电化一体化和循环经济要求,发展方向是绿色精细化工,煤焦油精细化工,煤的热电气焦油多联产,2007年已全面启动了煤电一体化绿色精细化工即循环经济基地前期工作;机械:按照高技术、大规模、成套装备的定位,做大做强煤机产业;环境:对煤电开发产生的“三废一沉”进行综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泉大资源枯竭矿区进行环境修复与开发,统筹矿区淮河水系治理,加强环境保护与开发;资本:国家银监会已批准淮南矿业集团筹建财务公司,集团将利用这一金融平台,充分发挥其融资、投资、监管、服务功能,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提高资本运作的质量和效益。

淮南矿业集团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的资源环境观,立足于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充分利用技术创新这一助推器,综合利用“三废一沉”,从而在矿区内部形成小循环;同时,集团坚持实施社会责任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重视生态环境修复,统筹市矿发展,大力推进“煤、电、化、机、环、资”一体化,努力构建大循环。通过两个循环的齐头并进,集团更深、更高层次上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淮南矿业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但是,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煤炭资源的枯竭致使诸多矿城面临闭坑危机,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的结果。要想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例如淮南矿业集团充分利用废物煤矸石进行发电,不仅可以达到节约煤炭资源、改善矿区环境的目的,还可以缓解华东电网用电压力,大大缓解了资源约束矛盾。

  第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勿庸置疑,煤矿皆为“污染大户”,但是,淮南矿业集团通过清洁生产、废物综合利用等方式,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并修复了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例如,2006年与2005年相比,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606吨,COD排放量减少2100吨;其实施的“绿色工程”等,大大修复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煤炭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而较低的利用水平,直接成为煤炭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并提升企业竞争力。例如,淮南矿业集团的矿井水综合利用,2007年矿井水产生量达到2500万m3,利用量达1510万m3,利用率达61%,全年减少水费、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支出1283万元。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