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02:22:54
甘肃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曾为国内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原材料,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特征非常明显的“两高一资”工业结构,经济发展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极强,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特别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甘肃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抉择。一方面,作为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十分强烈,富民强省任务异常艰巨;另一方面,随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加强,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
因此,要实现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发挥资源优势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甘肃作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2004年以来,甘肃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开展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建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各级政府也都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机构。白银市、嘉峪关市、武威市、金昌市均制定了循环经济规划。金川公司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其《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家评审,目前,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同时,甘肃各市州对各自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在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上予以倾斜。
在园区层面和企业层面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形成循环经济的若干聚集区,即循环经济基地。这样,可以避免遍地开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使得聚集区在实现区内经济发展的同时,高效地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就地变废为宝。
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不仅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地理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等要素,还要根据不同的特点来规划每个基地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甘肃省规划出了七大基地循环经济总体框架,即兰州、白银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循环经济基地,平凉、庆阳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基地,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酒泉、嘉峪关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甘南、临夏、陇南生态循环经济基地。
七大基地涵盖了甘肃省14个地州市,依据各地的不同区位、资源、产业优势进行划分定位。基于此,全省实施以区域聚集为特征的新型布局,改变工业点状式布局、孤岛型企业、飞地型城市的现状,全力发展循环经济。并通过创新工业发展模式,拓展农业产业链,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中,在农村、牧区、城镇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提高综合效益。
目前,甘肃省已经确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园区、城镇,建立比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以循环经济模式为核心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体系,符合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而七大基地将省内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园区间的中循环和区域间的大循环有机结合起来,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中,贯彻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原则,通过“上游废物变下游原料”的产业链延伸,构成新型工业化的有效产业组织模式,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必将推动全省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既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