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3 09:04:11
有“镍都”之称的甘肃金昌及早吸取其他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教训,在主要企业尚处于资源鼎盛期时,就着力进行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主要资源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产业格局,初步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减”与“加”的辨证中,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赢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减量化”
水资源匮乏,空气污染严重,是金昌必须面对的两大问题。如何节水?怎样减排?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金川公司从企业内部的产业循环入手,探索解水荒、摘“黑帽”的路子。
金川公司把二氧化硫烟气回收治理作为摘“黑帽”的首选。近年来,金川公司先后投入12亿元进行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先后实施了15万吨/年规模亚硫酸钠扩建、铜冶炼烟气综合治理、70万吨/年硫酸工程以及回转窑烟气配套制酸等项目。金川公司副经理李尚勇说,利用镍、铜冶炼二氧化硫烟气,金川公司建成了4套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吨的硫酸生产线和15万吨的亚硫酸钠生产线,年可回收二氧化硫91万吨,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1.92万吨降为2008年的6.39万吨。与“十五”末相比,2008年金昌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52.1%,利用率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水是金昌市发展的命脉,作为用水大户,金川公司积极实施工业水的循环利用,2003年以来投入1.9亿元实施节水综合技术改造,先后建成了5万吨/日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8000吨/日含镍废水处理站,使金川公司年回用中水突破了1000万吨,中水回用率达86%,工业污水治理率达到100%。按照金川公司二期工程设计年产镍4万吨、铜2万吨,年用水量8800万立方米计算,2007年有色金属产量超过35万吨,是二期工程达产后的6倍,而用水量仅为4686万立方米,仅为二期工程设计用水量的53.2%。废水处理和回用,有效缓解了金昌地区的供水矛盾。
废弃物“再利用”
围绕金川公司,金昌市建立起了以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相关化工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给金昌市带来不少工业副产品,其中主要是硫酸和废渣,金昌市每年产生200余万吨硫酸和200余万吨工业废渣。围绕这些资源,金昌市重点打造工艺相互依存、物料近距离转运、“三废”集中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正在建设的金昌新材料工业园区,是金昌市“废弃物”的“消化区”,园区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循环经济这一主线。园区内企业均以企业间的上下游产品、副产品为纽带,形成关联紧密的物料链和产业链。
新川化工公司生产线使用的原材料是金川公司40万吨烧碱项目产生的液氯以及金昌水泥集团的20万吨电石。翁福化工公司延伸硫化工产业链条,可年消化硫酸100万吨,年生产磷肥60万吨,有望建成西北最大的磷化工基地。
另外,金昌铁业公司的高炉渣、新川化工公司的电石渣、永昌电厂的粉煤灰、翁福化工公司的磷石膏等200余万吨工业废渣,都成为金昌水泥公司的生产原料。目前,金昌水泥公司年生产水泥150万吨,固废利用比例达到70%以上,与同等规模利用石灰石生产水泥熟料生产线相比,可减少石灰石消耗100万吨/年,节约标煤1.33万吨/年。
通过循环利用,金昌市工业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硫酸、氯气、电石渣、镍弃渣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形成了硫化铜镍矿开采—冶炼镍铜钴—镍铜钴压延及新材料,二氧化硫—硫酸—化工,烧碱—氯气—PVC—电石渣—水泥等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金昌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