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我省首批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之一,攀枝花市西区走出了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道路。
★在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后,攀枝花西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以煤炭、火电为主逐步扩展到煤化工、冶金辅料、新型建材、钢铁机械加工等产业,并逐渐向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领域延伸,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高炉渣、粉煤灰、煤矸石,原本利用率不高的“废料”,如今却成为中小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中小企业发展从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
★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在消化吸收,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围绕打造攀西地区最大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和构建循环型发展体系的定位,中小企业发展从分散型向聚集型转变。
作为攀枝花市的能源、建材和矿产品原材料生产基地,攀枝花西区属典型的资源型城区。由于受建设初期“先生产、后生活”发展模式的影响,攀枝花西区长期输出资源、留下污染,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多处于低附加值粗加工发展状态,集工业老区、污染重灾区和三废集中区于一体,城市环境呈恶化趋势。
老路不能走,只好趟新路。坚持中小企业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提升效益为重点,“循环经济”成为攀枝花西区的新定位。思路确立后,中小企业发展犹如安装了巨大的引擎飞速发展——
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这是一座有着丰富资源的城市。然而,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区,攀枝花西区在输出资源的同时,却面临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一大矛盾”以及经济总量小、人居环境差、困难群体多的“三大问题”。攀枝花西区相关负责人解释,攀钢、攀煤、华电等国有大企业工业三废大多堆积在西区,高炉渣、煤矸石、粉煤灰一度成为难以消化的难题。
到2005年,攀钢炼钢炼铁产生的高炉渣已达5000万吨,煤矸石、粉煤灰的存量分别达到了4000万吨和800万吨以上,且每年还有上百万吨的新增量,严重挤占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如何变废为宝、如何变困难为机遇?2005年,攀枝花西区一系列举动引人注目:把循环经济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编制完善了《西区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西区循环经济园区控制性详规》,引导中小企业把充分利用和消化高炉渣、煤矸石、粉煤灰作为西区产业发展方向,彻底改变西区中小企业以煤炭、火电为主的单一性发展模式。
目前,全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中小企业已达60%以上。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逐渐向煤化工、冶金辅料、新型建材、钢铁深加工等产业领域发展,并逐渐向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领域延伸,且在二、三产业领域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涌现出一批如德胜煤化工、攀能化、玲华工贸、钢企电冶、天骏汽车交易市场等规模型企业。
从单一到多元,西区利用的正是自身优势,准确定位,这既是对原有产业的延伸,更是对新增长点的培育。
从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
以高炉渣、粉煤灰、煤矸石为中小企业生产的原材料,腾出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为西区的循环产业打造闯出一条新路子。——打造煤电产业循环链。煤电产业循环,消耗煤矸石是关键。如今,西区已投资数十亿元建立起几座煤矸石电厂。相关负责人估计,每年可消耗煤矸石近300万吨。同时,西区还新建了一条年风选煤矸石40万吨的生产线,每年可生产精煤20万吨,风选后剩余的煤矸石则可用作水泥掺和料。
与此同时,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的年产量20万吨的商品粉煤灰生产线,其产品可用作掺和料供应水电站和水库大坝建设。目前,全区粉煤灰利用率达到了70%以上,初步形成了煤—电—新型建材的完整循环链。
——打造煤化工产业循环链。为了实现煤化工企业产生的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硫铵等化工产品的有效回收利用,德胜煤化工公司投资5700万元首先建成了6000千瓦荒煤气发电和粗苯硫铵两个项目,炼焦产生90%的焦炉煤气用于发电,剩余部分用于生产球团,仅此两项每年可实现1亿元新增产值。
——打造高炉渣综合利用循环链。为实现攀钢废弃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西区已有多家企业从事废弃炉渣再生产。投资3000万元的万盈装饰材料厂利用高炉渣生产的矿棉板被广泛用于保温材料及建筑用轻型隔墙等领域;永钛工贸公司则利用钛渣建成了一条钛铁生产线,生产的钛铁产品用作炼钢脱氧剂、脱气剂及合金添加剂,可净化钢质,提高钢的强度及其他机械性能。
此外,还相继新上了焦炉煤气发电、焦油副产品生产工业硫酸、废弃轮胎生产再生胶、胶板等一批新型循环型中小企业,这些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传统中小企业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发展模式,企业综合能耗有效降低,2008年全区93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综合能耗为225.08万吨标准煤,单个企业综合能耗降到了2.42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减少了4.25万吨标准煤,下降63.73%。
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中小企业发展数量增加了,质量同样不能落下。近年来,西区在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中,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臂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关、停、并、转”等手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
至2008年,累计关停企业34家,淘汰产能落后的水泥、机焦、小冶炼30余万吨,火电20万千瓦。
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更给中小企业发展腾出了空间。迅即,新技术和新装备被引进,新工艺得到广泛推广,一大批技改项目完成改造,一批优势项目相继上马,一批新兴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淘汰了落后的水泥生产线,新建了年产值4.3亿元的瑞丰100万吨干法熟料水泥项目;淘汰关闭了工艺落后的地方小焦化企业,新上了年产值16亿元的攀煤100万吨大型焦化项目;淘汰关闭了一批老旧发电机组和钢铁生产线,技术改造了年产值2亿元的钢企电冶厂5万吨优质钢项目……
一淘汰,一上马。进退之间,西区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层次得以提升,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2009年上半年,西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除增加值指标增长较为平稳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实现了止滑目标。其中,中小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1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76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西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与效率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中小企业在自身稳步发展的同时,更对西区经济整体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08年底,中小企业为252家,在企业数量略有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产值60.3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59.50%,年均增长37.42%;实现增加值24.36亿元,比2005年增长199.26%,年均增长44.11%。全区中小企业实现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从分散型向聚集型转变
引导中小企业进基地、入园区,是中小企业聚集发展的重要方式。围绕打造攀西地区最大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和构建循环型发展体系的定位,攀枝花西区精心打造循环经济项目集中区,提高承载能力,优化资源利用,使其成为拉动西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平台。
通过循环产业链,布局园区内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自动选择,不仅将企业聚集发展,各产业之间还可彼此利用“废物”形成一个循环的生产系统,使物料消耗最小化。
在园区功能分区明晰的同时,“政府之手”还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园区“三通一平”由政府直接实施,对入驻企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按规定减免费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在园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目前,作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园区又成功申报为“四川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省级工业开发区的申报工作也取得进展,园区正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载体。
通过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入园发展战略,对主城区范围内的中小企业逐步整合搬迁进园,聚集发展。截至2008年底,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70余家,从业人员3600余人,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3家,包括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家。更大的蓝图还在绘制,西区计划在未来2—3年内,形成1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如今,西区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通过引导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又一个良性循环在引导中小企业聚集发展中形成。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平台将诞生于此,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动态点击
目前,翰通焦化公司计划提升工艺水平,发展年产100万吨捣固焦,并实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富欣30万吨粉煤灰、腾雨1亿匹矸石砖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
四川华电2×30万千瓦循环硫化床火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也扎实推进,投资框架协议初步拟定;攀煤联合焦化100万吨焦炭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正紧张施工……
截至目前,攀枝花西区已发展成以德胜集团攀煤化工公司、吉成工贸公司、贸荣工贸公司、九鼎建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群,循环经济企业数量达50余家,工业循环经济年产值达35亿元,增加值达14亿元。
攀枝花西区中小企业发展围绕循环经济做文章,步伐坚实,定将再度演绎中小企业发展的瑰丽篇章。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