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壤 >>内容详细

发展循环经济破解“煤变油”难题

2010-01-19 12:31:16  

    产出了第一桶煤基合成油后,任润厚并没有任何的放松,他说示范项目还任重道远,工艺技术还需要优化、完善、改进,建立长期、稳定、完整的运行数据;还要满足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实现节能减排;除了肩负能源安全的使命,还要创造经济效益。

    为此,任润厚提出了发展模式:“潞安发展煤基合成油,不仅仅追求油品,而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低碳排放循环经济。”

    潞安开始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优化方案,增加投入,丰富产业链,延伸产品,形成一个资源综合利用,上下游配套合理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内物料与能量流动形成闭锁链条,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和零排放、低排放。

    在煤基合成油链条基础上,增加了1830工程,即18万吨/年合成氨、30万吨/年尿素装置,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合成油装置富裕的氢气、排空的高纯度氮气和二氧化碳气,提升效益的同时达到减排。

    根据中科合成由公司的设计,示范装置主要生产柴油,费托合成产物可以分为硬蜡、软腊、重油和轻油等几种初级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加工成柴油,还能经过进一步加工成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尤其是高品质的硬蜡,加工成柴油降低了其自身应有的价值。为此,潞安又委托中石化洛阳研究院、中石化抚顺研究院等单位进行产品的二次开发,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原料煤和燃烧煤的供应方式上,建设者们也进行了大胆改进,燃料煤改变了原来用混煤的方案,变为利用屯留洗煤厂的部分煤泥、洗矸和粉煤混合燃烧,既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能源,还解决了以往存在的块/粉煤比例失调的问题。

    世界最新技术IGCC发电、焦炉气重整系列工程等一系列节能减排的项目也同其列入规划并进入实施阶段,继费托合成技术列入科技部“863”、“973”计划后,潞安的60MWIGCC发电项目也列入了“863”计划。

    在经历了两次“百日会战”之后,潞安人又开始了一场艰苦决战。

    2009年7月10日,铁基固定床正式出油,日产稳定在300万吨。

    2009年12月,配套项目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化肥项目投产。

    自炼出第一桶油,又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紧张和压力丝毫不亚于两次‘百日会战’。”李斌说。

    一个以煤基合成油为主导产品,煤化工多联产,低碳排放的示范项目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拔地而起。

    这些年围绕着“煤变油”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

争论的焦点是围绕 “能源利用率问题”、“煤转化过程中的碳排放和环保问题”、“以一种稀缺资源换取另一种稀缺资源问题”。

    潞安以煤基合成油为基础的煤化工多联产低碳排放示范项目的全线投产,一一破解着这些难题。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