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10年前,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吹到这片资源富饶的土地,在金融机构扶植下,柴达木拉开了发展的序幕。多年后,崭新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又为这里注入了新活力,聚宝盆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热潮。
多年前,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匮乏等因素制约,柴达木盆地的资源没有得到足够开发,始终处于一种小规模、粗加工和低附加值状态。一些小型企业迫切需要资金扶持扩大规模,增加尾矿深加工发展。
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十几年前就是这样一家急需资金发展的小厂,该厂部办公室主任匡懋介绍,1999年建厂之初,只有一个车间,四块不到10万平方米的盐湖,当时年产1万吨。守着举世闻名的察尔汗盐湖,却因缺乏足够资金无力开发,这让厂子的负责人好一阵心急。
投产之时,该厂与农行建立了信贷关系,从农行贷到了第一笔流动资金贷款600万元,用于车间周转。随后,该厂还相继获得了国开行、农信社、农发行的贷款支持。
“享受着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厂子在建设初期得到了很多支持,不仅享受5免3减半的所得税优惠,连铁路运输也是按较便宜的农业运输费用收费,当然,资金支持是我们厂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加速器。”匡懋说。
经过10年多的发展,目前公司拥有9个车间、150平方公里的盐湖,年产达到70万吨,已成长为产品销售网络辐射全国的国内第二大钾肥生产企业。公司年实现利润从成立之初的200多万元,增长到现在年实现利润3.56亿元,近三年累计上缴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5.8亿元。
农行格尔木分行对公业务部主任尹栋介绍,从2001年农行已向该厂累计发放贷款25.5654亿元,目前贷款余额6亿多元。
不仅格尔木藏格钾肥一家公司在西部大开发中获得了金融扶植,在同样的历史机遇面前,多家金融机构都纷纷以盐湖资源为依托,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和客户结构,将资金主要投向参与盐湖资源开发的企业。
截止2010年8月末,农行格尔木分行已对盐湖化工企业授信达32亿元,贷款余额达27亿元,占全行贷款的69%。10年来,为8家盐湖资源开发企业累计发放信贷资金约73.8亿元。
除了盐田,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大量废弃的尾矿造成了环境污染。
为进一步释放这一地区的资源潜力,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被正式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区之一。今年国务院又批准颁发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希望利用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当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柴达木盆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钢铁”五大化工循环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圈。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