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粮食生产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时期,我国通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集成创新了一大批作物丰产技术,在12个粮食主产省份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累计建设面积达6.8亿亩,增产粮食超过4000万吨。
在粮食的加工和转化环节,科技的力量也同样重要。近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项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令记者大开眼界,通过科技创新,稻谷可以被完完全全地“吃干榨尽”,形成循环经济模式。
稻谷的循环经济是如何实现的?稻谷经过剥壳处理后,稻壳被输送到电厂火力发电,燃烧后的稻壳变成了天然助滤剂;米糠被送到车间,提炼出的米糠油经过加工,变成营养价值极高的米糠食用油;榨油后形成米糠粕,可以继续深加工和提炼出卵磷脂、肌醇、甾醇、谷维素等高附加值的产品,稻谷“吃干榨净”后的精华就是优质的大米。
这项大米产业链创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和技术系统,其核心就是将科技融入到水稻的育种、种植、存储、加工等每一个环节。该技术系统的研发者益海佳木斯公司,在长期实践中确立了将水稻综合加工、大幅提升其附加值的产业模式,通过在佳木斯市建立稻米产业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佳木斯市依靠科技所走的水稻循环经济之路,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的加工和转化能力较低,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拿水稻来说,我国水稻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稻米的加工尚处于粗放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使得稻米资源的增值效应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一方面体现在稻米的转化产品少,现有稻米的转化产品主要是酒、醋、味精等,其实稻米可以作为许多食用、医用产品的原料,如胶囊、红曲素等,而相关技术和产品尚未得到很好开发。另一方面体现在稻米副产品的转化能力弱,开发利用技术不成熟。
这说明我们还需要开阔思路,科技创新的关注点不应仅仅局限于粮食生产本身,而也要关注粮食的加工和转化环节,关注如何提高作物的附加值,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开创和完善新的循环经济模式,带动粮食加工业水平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佳木斯市发展水稻循环经济的探索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节能减排、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已经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果。
首先是大大丰富了水稻的副产品种类。益海佳木斯公司大力开发米糠榨油技术,开发出新的米糠食用油,将有效补充我国食用油资源的不足。
其次是实现了节能环保。稻谷加工后会留下大量稻壳,这些稻壳一般都会被废弃,其在自然环境里的降解时间大概需要5年,对生态环境是不小的污染。益海佳木斯公司将稻壳作为燃料发电,既环保又能变废为宝,去年,其稻壳发电能力达到2160万千瓦时。
更重要的是这种循环经济拉长了水稻的产业链条,使农产品的附加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企业可以在收益增加的基础上实行优稻优价,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购农民生产的水稻,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一粒稻谷,能够通过科技的力量被“吃干榨尽”,同样,只要我们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农作物走上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农业将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高新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最终使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