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壤 >>内容详细

循环经济:引领开发区品质发展之路

2011-07-28 15:08:27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2亿元,年均增长58%,其中工业项目投资177亿元,是“十五”末的11.6倍,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到西宁市的52.9%和全省的23.9%……回望过去5年,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在一块欠发达的土地上踏出了一条快速上行的道路。

  传奇色彩的发展篇章,总让人试图透过一片蓬勃的表象,去探究它疾驰而行的活力之源。

  特别是自2007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以来,开发区以循环经济理念筑起的一条品质发展之路日渐凸显。

  强耦合,推动产业升级

  “将甘河工业园区内任何一个企业单独拿出来其运行成本会很高。而企业层面小循环、园区层面中循环、开发区层面大循环的强耦合使得产业关联度更加紧密。循环经济关联项目的建设让园区内做到资源、能源互补和园区间资源、产品互补。”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的确,把铝深加工成铝箔、铝制品,铝芯做电池或建材,负产品硫酸做化肥原料;把铁合金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换成了大的冶炼炉,一氧化碳可回收后与其他产业组合全部消化掉;西宁地区2300余家餐饮单位及食堂每日产生的近120吨餐厨垃圾全部被开发区一餐厨垃圾处理企业进行资源化、无害化的日产日清日处理;甘河工业园内的硫酸可进一步做硼酸、磷酸,南川工业园的磷酸铁锂又要用甘河的硫酸作辅料,甘河的硅又是东川工业园内多晶硅的原料……内生式的高效产业发展模式,生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更加高级的网状生态产业链,不管是产业链条的延伸还是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循环经济似源头活水般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着无限活力。

  理念决定路径的选择,而选择则决定发展的取向。

  既要谋求快速发展,又要结合开发区的自身实际,找准发展循环经济与转变发展方式,进而实现“四个发展”的契合点,开发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条谋求突破的重要途径,紧紧抓住自己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的机遇,乘势而上,在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门机构并编制完成了《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完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十二五”实施方案》,拿出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节能减排的整体框架,全力谋划了一批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合、技术和工业先进的循环经济工业项目。在发展循环经济区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开发区招商引资中注重项目在上下游产业中的关联集聚、产业融合和循环利用的关系,力求丰富和完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着力形成了相互依赖和共生的产业集群。目前,《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实施方案》中确定的29个循环经济项目,已实施20个,建成了余热发电、微硅粉、锌粉、有价金属回收等11个项目。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尽可能让下游产品向园区和上游聚集,各自发挥优势,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让企业与企业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开发区内部形成一个网状的生态产业链结构,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减量化,提升绿色发展

  亚洲硅业千吨级多晶硅还原炉余热利用项目,通过热能回收系统、溴化锂制冷系统和空冷系统将余热回收转换再利用,实现整个生产工艺的能源优化和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省3.2万吨标煤,提高效益近千万元;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20万吨高纯硅铁冶炼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填补了我国硅铁冶炼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空白,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到2亿度,硅铁冶炼每吨可降低电耗1000度,年新增产值6100万元,在全国同行业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围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光伏硅材料、化工、藏毯绒纺、“三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深入了解项目的生产工艺技术,物流消耗和排放情况,引进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和先进技术,以“三同时”制度,把好项目准入关。近年来,开发区引进的多晶硅、单晶硅、电子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百万吨复合肥、尾矿综合利用等重大工业项目,均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环保节能、工艺技术先进和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带动力强的项目。

  在引进项目中坚持严把“准入关”、抬高绿色发展门槛。按照省上的安排部署,先后拆除、关停了水泥厂、粗铅厂、小硅铁厂、造纸厂、化工厂、涂料厂、淀粉厂等12家工艺落后、产能规模小、耗能高、污染严重的园区企业;大力推进现有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园区重点企业,进一步落实了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责任,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支持,对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给予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和专项扶持,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开发区引入循环经济进展以来,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3.14吨标煤下降到2010年的1.81吨标煤,降低42.4%;已使用的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每公顷达到2083.7万元,工业产值每公顷达到1445万元,绿色发展为园区带来了芬芳四溢。

  新谋划,理清发展思路

  新起点带来新希望,开发区面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强化措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开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四个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区域产业规划和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引导关联产业相对集中布局,促进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精深加工纵向延伸,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和产品增值水平,构建绿色工业体系。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十二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按循环经济的要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开发区打造成为青海省发展生态工业的主要载体。甘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冶金和化工产业,实现“有色金属-钢铁-新材料-碳-硫-磷-氯-建材”一体化发展格局;东川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光伏硅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实现冶金-化工产业链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和延伸;南川工业园内重点发展锂电池、毛纺织产业;生物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制品加工产业,推动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着力打造八个产业集群,引进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完善产业链和“填平补齐”的项目,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说“不”,加紧编制在全国率先在做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开发区正依托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区位、配套、环境、服务、政策等比较优势,坚持走资源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发展之路,突出抓好总量扩张、产业升级、技术支撑、机制创新等关键环节,努力推动循环经济全面发展。

  开发区负责人表示:全力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开发区循环经济“十二五”实施方案中筛选出了100余个项目,若能够成功实施500亿元的投资,将产出1000多个亿,并且其他方面的效益会更大。通过增量做减法,会对单位能耗和资源消耗方面有一个大的提升。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主要经济指标要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到“十二五”末开发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吸纳就业10万人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排放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和新型工业经济区。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