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壤 >>内容详细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将凸显四大特点

2011-09-05 09:17:31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循环经济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今后如何向深度、广度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前,第十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毛如柏发表讲话指出,当前节能环保产业正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未来五年里,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回顾过去的五年, “十一五”末与“十五”相比,我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2.45%、14.29%,“十一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要求已经圆满完成。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循环经济功不可没。

  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受到更为严重的资源、能源的约束。有关统计显示,从1998年到200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已从12亿吨增加到30亿吨,石油消费量从2亿吨增加到4亿吨,钢材消费量从1.5亿吨增加到5.3亿吨;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铜矿石超过60%,铁矿石接近70%。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产生大量报废或者废弃的产品。2009年,废旧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和电脑的废弃量接近九千万台,手机近两亿部。

  “在巨大的资源能源需求和严峻的环境压力面前,我们只能从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中寻找出路。”毛如柏表示,“今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和强化政策技术支撑四个方面指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毛如柏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首次明确提出资源产出率目标。资源产出率是国内生产总值与主要资源消费量的比值,是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综合性指标。提高资源产出率,以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产出,体现了绿色发展的导向。纲要根据以往资源产出率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了资源产出率要提高15%的目标。

  第二,强调推行循环生产方式。生产环节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环节,也是节约潜力最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关键节点。纲要提出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改造产业园区等方面入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污染物集中处理、统筹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的空间布局,构筑上下连接、相互循环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循环利用体系,实现产业循环。

  第三,提出了生产消费等领域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纲要从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把生活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推行绿色采购等工作,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四,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升级。“十一五”期间,国家组织开展了两批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要从试点走向示范和全面发展。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创建10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乡镇,培育10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的规模。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