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 >>内容详细

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全面科技支撑

2013-10-11 14:44:43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就《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发布答记者问


  为应对近年来我国多地接连出现以大气细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天气,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据了解,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将为有效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日前,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就如何理解、贯彻这个计划,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实施的背景和必要性是什么?
  负责人: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连续多次的大气重污染过程。这次重污染过程涉及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持续时间之长、社会反响之大都是空前的,对环境空气质量、大气能见度和居民人体健康等造成巨大影响。我国目前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是发达国家近百年来经历的大气污染问题的集中体现,其规模和复杂程度在国际上未有先例,也没有成熟的控制经验可以借鉴;而面对这一问题,我国也缺少支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综合技术方法和健全完善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国家进一步从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调整能源结构、节能环保指标约束、节能减排新机制、法律和标准完善、区域联防联控、重污染应急以及行为准则等10个方向入手,明确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道路和方向。如不对上述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综合的创新性研究,并努力加以解决,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因此,亟须开展《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管理不够等科技需求,综合利用各类大气污染源减排、空气质量改善及空气质量管理等支撑技术体系的研究成果,支撑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并面向新标准,构建时空多尺度的区域大气污染监控预警业务化平台,为区域空气质量逐步改善提供持续有效的科技支撑。
  通过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将促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理念、技术、管理上实现5个跨越性转变:从单一城市控制向区域联动控制转变;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从谋求单一目标决策向追求多重环境效益决策转变;从控制一次污染向控制复合型污染转变;从以排放量削减为导向的总量控制向以环境质量达标为导向的总量控制转变。
  记者: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负责人:《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围绕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等科技需求,以解决重污染过程、影响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突出大气污染问题为研究重点,从问题导向出发,以质量改善和风险防控为目标,寻求技术突破和管理创新,点面结合,分期推进,通过在重点区域的科技攻坚,提升相关能力和构建平台,引导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型、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突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与综合减排、空气质量监测与污染来源解析、重污染预报预警和应急调控、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和环境经济政策等技术瓶颈,构建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含港澳)等“三区”,并逐步在其它重点城市群开展重点区域的清洁空气科技工程,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扭转我国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的恶化趋势,加速重点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进程,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
  记者:《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负责人:《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将分为国家层面的管理技术研发和重点区域的清洁空气科技工程两大部分,共设置“3+1”4个主题。在国家层面的管理技术研发中,设置大气污染源国家法规排放清单及减排支撑技术、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和大气污染防控监管技术体系研究3个主题,突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与综合减排、空气质量监测与污染来源解析、重污染预报预警和应急调控、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和环境经济政策等技术瓶颈,构建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技术体系。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含港澳)等“三区”,并逐步在其它重点城市群开展重点区域的清洁空气科技工程,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
  记者:《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将产生哪些标志性成果?
  负责人:《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标志性成果主要包括:(1)建立基于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技术体系和可动态更新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法规排放清单,提出火电、交通、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技术途径和监管技术体系;(2)形成能够真实反映我国大气污染特征、面向大气环境管理长期需求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突破空气质量模型选型及本地化,污染源精细化成分谱库建立、快速溯源技术等技术难点;(3)突破重污染过程模拟、评估、风险控制及应急决策等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大气重污染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4)突破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关键管理技术,提出一套能有效支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可实施性良好的激励性政策体系;(5)弄清我国重点区域及城市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和来源,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和方案,实现主要污染物的大幅减排,显著降低大气PM2.5和O3浓度,加速重点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进程。
  记者:《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机制是什么?有何创新?
  负责人:《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最终成果不是单一产品或单项技术,而是立足于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和大气环境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的重大瓶颈问题,是一项重大的科技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同时,《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顺利组织实施能带动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水平。因此,《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坚持“统一领导、科学决策、目标管理、资源整合、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系统性和公益性特点,以目标为导向,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协调推进、责权明晰、合作高效的管理和实施机制,为实现计划的技术目标和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将设立专项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修订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实施管理办法,构建由领导小组、总体专家组、地方政府和科研单位组成的层级分明、责权明晰、协作沟通、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模式。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的作用。要求各地方、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环境保护部实施计划,组织研究队伍,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项目管理,推进科学研究和污染防治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在污染防治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记者:《清洁空气研究计划》近期工作内容是什么?
  负责人:《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近期(2013~2015年)工作是主要研究主题一至三的内容。大气污染源国家法规排放清单及减排支撑技术主题主要研究基于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大气污染物国家法规排放清单技术及平台、重点污染源PM和VOCs源谱技术及数据库、重点行业及移动源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评估方法及最佳可行技术;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主题,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物的区域传输与区划技术、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和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法规标准模型决策支持系统;大气污染防控监管技术体系主题,主要研究新空气质量标准下大气环境保护战略和路线图研究、大气重污染过程预警预报与应急管理技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与运行管理技术。
  记者:《清洁空气研究计划》近期有何成果产生?
  负责人:环境保护部高度重视《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成果产出。近日,环境保护部已发布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成为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首批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将为各地诊断颗粒物污染病因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各地制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近期,还会就颗粒物和VOCs的排放监测、统计与考核制度建立,以及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与应急方面产出一批重要成果。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