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7 10:38:08
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山朦胧,树朦胧,喉咙有点痛。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雾霾近两年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同样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特别是3月3日北京的雾霾,让很多代表委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雾霾的厉害。
“与香港比,北京今天的天气确实是差了一些。”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圣约翰爵士儿童弱视基金会会长冯丹藜3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正如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吕新华所说,空气污染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迫切期待空气质量的改善。
病患何时除?
人们至今记忆犹新,2013年“雾霾一月”里,6亿人在严重污染的空气中呼吸和生活。
今年2月底,雾霾再次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
延绵不散的雾霾遮蔽了视线,却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格外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性。
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会议强调,要在大气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见实效,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逐步好转,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连问环境问题,“珠三角现在PM2.5是多少?”“广州市对机动车限行限购吗?”“东江的水质怎么样?”。之前在上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环境治理时指出,治理空气污染要有定力和努力。
实际上,自去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出方案、定目标、建机制、强监管,在大气污染治理上频频出手。
据有关媒体统计,在今年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已经成为了除改革之外提及频度最高的热词,很多省市把雾霾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环境保护部已经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已有25个省区市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了本地区的实施方案。
从中央到地方,从北方到南方,密集的政策出台,紧急的行动部署,被媒体解读为“重典治霾元年”的开启。
病灶在哪里?
俗话说,找出病灶才能对症下药。那么,雾霾的病灶在哪?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
冯丹藜表示,长期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汽车尾气被认为是造成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地区都采取了治理汽车尾气的相关措施。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表示,总是有人把雾霾的成因归结于汽车尾气,明摆着不止一个原因,汽车尾气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燃煤污染、工业污染,这些加起来才是主要原因。
有政协委员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等问题,尽管政策要向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开刀,但大量被压被砍的都是“苍蝇”级的小企业、小作坊,很少有“老虎”级的大企业、上市公司,真正的排污大户关停并转遥遥无期。
根据监测,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扬尘等是造成很多地方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在3月4日小组讨论时,很多委员都表示,发展经济非常有必要,但不能过度向资源环境索取,在发展中必须要注意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也有政协委员呼吁要理性看待雾霾,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表示,遇到雾霾天气的时候,我们要放平心态。
药方怎么开?
“空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既然‘来’了,就不会那么容易‘走’了。”农工党的一位政协委员告诉记者,“伦敦用了20多年治理毒雾,我们要充分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说:“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从制度入手,将治理雾霾纳入全面、完善、长效的制度体系和思维模式里。”
民建中央建议,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施财税、信贷和政府优先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淘汰落后和减少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手段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如以税收补贴为激励措施淘汰落后产能;针对两高行业实施更为严厉的贷款标准,加大对企业主动减排治污行为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利用金融杠杆保护环境等等。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善环境、治理雾霾,要从产业布局着手,把产业布局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告诉记者:“治理雾霾必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