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江苏污染减排重在调结构控增量

2009-07-31 10:15:57  

  面对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和污染减排空间越来越小的形势,如何在2008年污染减排方面再寻求新的突破?江苏省主要“抓住一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以推进减排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一条“严格控制增量,努力削减存量,全力扩大减量”的减排新路径。

  强化问责制 落实奖励政策

  江苏省抓住关键,全面落实减排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压力为动力,引导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强化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太湖流域整治中,江苏省全面推行“双河长制”,建立一级督办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落实奖励政策。江苏省财政设立了每年两亿元的省级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根据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量等环境绩效对重点减排工程予以奖励;安排15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奖励在全省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设立1.5亿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鼓励太湖流域企业的提标升级。

  加大财政投入 加快设施建设

  江苏省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减排工程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减排投入机制。把污染减排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大幅增加财政直接投入。2008年,省级财政共安排48.6亿元资金支持重点减排工程建设、流域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太湖流域各市县新增财力的10~20%也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要求,鼓励各类企业投资、经营城市污水处理厂。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配套管网。2008年,重点围绕太湖、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坚持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年间,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新建污水处理厂39个,新增处理能力116.5万立方米/日,增加管网长度2904.4公里,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12.1万吨/年。已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152个,处理能力达675.1万立方米/日。全面推进火电厂脱硫,加快非电行业脱硫进程。全省共实施电力行业工程减排项目100个,减排二氧化硫约30万吨。

  加强执法监管 完善监控系统

  江苏省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为重点,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加强环境执法,实施铁腕治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六查一提高”等环境执法专项行动。

  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联网,加强“三大体系”建设。通过推行社会化运营模式、制定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制度等措施,不断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目前,全省已实施自动监控的企业超过1800家。2008年,全省用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三大体系”建设的资金超过2.9亿元。

  调整产业结构 建设清洁能源区

  江苏省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削减存量、控制增量。淘汰落后产能,削减存量,全省已关闭小火电机组285.9万千瓦,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326.2万吨。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至2008年底,全省已累计关闭淘汰“小化工”4326家。加快清洁能源区建设,推广集中供热,省级以上开发区实行集中供气、供热。淘汰高污染中小锅炉、炉窑,2008年,全省共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小锅炉1509台。

  从源头上把关,控制增量。创新总量指标分配模式,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污染减排挂钩。对限制类项目严格实行“减二增一”政策;对鼓励类项目,则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把环境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益的经济环节中。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在太湖流域全面禁批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等6类重污染项目,提高苏北地区化工项目准入门槛。2008年,全省否决111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省环境质量的改善,太湖、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水质达标率上升。太湖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有10条河流水质改善1~3个级别。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状况有所好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比2007年增加68天。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