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 >>内容详细

巴黎治霾为什么要限行?

2014-05-04 15:28:18  
  今年3月,法国巴黎遭遇雾霾,有关法国政府施行免费公共交通外加单双号限行的报道一时间占据了各大主流媒体的显著位置,由此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十年来空气治理成效显著
  法国深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之害。为此,在法律层面,法国政府2010年颁布《空气质量法令》,明确规定可吸入颗粒物当年超标天数不多于35天。同时,投入巨资推进节能减排,提出到2020年为节能减排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投资4000亿欧元。降低新建建筑能耗,改造老旧建筑、优化居民供热系统。2013年8月~2015年,法国政府计划投入1.35亿欧元用于翻新家庭供热系统。
  为防治颗粒物污染,法国先后实施颗粒物减排计划、空气质量紧急计划和空气保护计划,形成了以环境质量为核心,覆盖从常态管理到应急、从国家到地方、从科研到监测的多元防控体系。
  1997年,巴黎因二氧化氮超标首次启用交通限行,事后巴黎大区空气监测局(Airparif)发布报告称,限行取得了良好成效,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交通流量显著降低,巴黎市与连接线流量减少了20%,其他区域减少了8%,总体减少15%;二是二氧化氮总量减少,与限行前相比减少了15%,交通源减排达到22%。同时,限行措施有效缓解了交通堵塞与出行成本。
  去年是欧洲空气年,巴黎市政府专门请巴黎大区空气监测局重点对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际变化做了评估。监测数据表明,2002年~2012年间,巴黎大气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以浓度计),约170万巴黎人直接受益于大气质量的整体改善。
  交通领域四大措施与PM10减排相关,分别是限速或降速类的交通管控措施、机动车尾气排放达到欧盟新标准的要求、机动车柴油化的比例以及机动车组成比例的变化。按照浓度,10年间交通管控使17万人(占辖区人口的8%)受益,尾气达标让56.1万人(占辖区人口的26%)受益,机动车比例的变化(小轿车、货车、卡车等)影响了4.2万人(占辖区人口的2%),车辆的柴油化影响了9.7万人(占辖区人口的4.5%)。
  从排放总量来讲,与2002年相比,前两项措施减少了受影响人群的比例,管控措施减少了9%的受影响人群,尾气达标减少了45%的受影响人群;而后两项则分别增加了13%和6%的受影响人群,10年共计减少了35%的受影响人群。
  限行治霾的三大疑问
  据法国媒体报道,巴黎汽车尾气排放只占细颗粒物排放的18%,低于住宅区供暖设备以及工业制造,后两者所占比率分别为45%和24%。
  为什么不限制供暖?法国主要采用集中供暖方式。按照规定,连续两天日平均气温在13.5℃以下时,集中供暖就要开启,且集中供暖的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9℃以上。巴黎发生雾霾时,日最高温度在13.5℃,但最低温度在0℃上下,天气相对寒冷,不具备停止供暖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法国政府已投入巨资改善供暖设备,这一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基本保障,政府不敢轻易触碰。
  为什么不等风来?巴黎雾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无风少雨再加上人类活动,气象因素是主因。3月14日8时~19日0时,风速偶尔达到24km/h,按照风力等级表属于4级和风,雾霾期间3/4以上的时间都是微风或轻风。很明显,政府不能将刮风列为具体的应急手段,更不能将污染防治工作架设在天气预报上,靠风治霾在巴黎是靠不住的。
  工业是另一个排放大户,但巴黎已经将重工业转移到城市之外,法国政府也始终面对高失业率的指责,只要企业是达标排放,考虑到就业因素,政府很难对工业采取措施。既然供暖不可碰,天气不可靠,工业不可停,那么拥有限行经验且相对不敏感的机动车就成为最可靠的管控对象。
  巴黎大区共设置了23个监测点位监测PM10,其中10个路边站、13个背景站,数据每小时发布一次。巴黎大区空气监测局数据表明,3月6日~7日,巴黎颗粒物浓度已经超过安全值,10日之后,这一趋势更为显著,11日~15日长时间超出安全值,峰值出现在14日11时,达到147.5μg/m3。15日9时浓度低于安全值,并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至19日,污染物浓度未高于安全值,17日9时之前,监测指标接近甚至低于空气质量标准。
  从事后评估来看,巴黎市政府10日宣布次日限速、法国环境部13日宣布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时机都是比较恰当的。但15日晚宣布17日限行耐人寻味,因为当时污染物浓度已经降到标准之下,法国政府为什么要“矫枉过正”?究其原因,政治是最大的诱因,无论是巴黎市还是法国政府,执政党均无法承受颗粒物污染的负面效应。政府宁可“多花钱、早办事”,也不愿等待事态严重或失控后再亡羊补牢。
  对中国治霾的启示
  巴黎治霾,在时间、空间上均有很好的制度安排和步骤设计,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常规防治与应急决策相结合。政府在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创新公共自行车、电动汽车等自助租用服务,完善供暖系统,促进节能减排;针对突发事件能够果断决策,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对紧急措施均留有时间余量,减缓与公众的正面冲突。
  二是环境信息公开透明,环境监测机构可信、监测数据可靠。巴黎大区空气监测局虽是国家授权机构,但董事会由国家、大区、行业、环保机构和消费者组织等构成,面向社会提供实时准确的监测数据,所有监测信息都可以申请下载,信息公开程序透明,多方参与确保信息科学、中立。
  三是限行政策人性化,民生至上。限行政策首先拿市政府公车开刀,公车先停;其次才针对普通百姓。但限行有3项例外,一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二是救护、消防、邮政、出租车等专业车,三是载客3人(以上)的车辆,这也最大限度保障了民生。
  四是管控手段经济合理,奖惩结合。对于违反限行政策的车辆,处以22欧元的现场罚款或者35欧元的补交罚款(3天内);对于抗法滋事者,处以拖车罚款。同时,免费的自行车-电动车-地铁综合交通网则为最大多数人提供了基本保障。巴黎汽车保有量500万辆,车流量过百万,限行政策只开出4000张罚单,再次证明公交体系的完备。
  五是舆论监督客观宽容,允许媒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善于掌控话语权。基本上所有媒体在报道巴黎治霾时,在肯定工作的同时总会在结尾部分笔锋一转,写一写抱怨牢骚和指责。任何政策都会有利益受损的个体,政府对舆论和媒体报道持理性包容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公众的担忧和疑虑。
  中法国情不同,北京与巴黎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可能将巴黎经验直接用在北京身上,但这些做法和决策考量,却是未来北京治霾的重要借鉴与参考。以善治的思路来治理雾霾,是巴黎带给北京的最重要经验。中法在广开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应积极考虑环保合作的迫切性。雾霾问题长期、复杂,中国在经历雾霾的重重考验之后,治霾的经验教训,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输出,构建出立足中国、惠及世界的软实力和巧实力。
  作者单位: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政策研究部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