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经济透视:“土壤峰值”之虞

2014-08-21 15:45:39  

近来,英国著名农业科研机构洛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全球土地承载能力和粮食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媒体将其总结为一个新概念“土壤峰值”,以考量当前全球范围内土壤退化日趋严重、肥力减退的情况。

到2050年,人口将达96亿,而农产品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量将比现在减少30%。届时,更多土地将用作耕地,更多资源环境将被破坏,并陷入恶性循环。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一句话:地球还能否承受人类之重?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指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因而人口相对过剩,不免出现饥饿、贫困与失业。著名的罗马俱乐部也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称,人类及其经济活动是指数增长的无限制系统,地球及其粮食、资源、环境是有限制系统,两者错配的结果就是人类活动的零增长。

应该说,这样的逻辑产生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土地人口承载力”概念,即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就越低。据测算,1千克牛肉需消耗16千克的谷物才能获得。如此,耕地的有限性与人们对更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是一对天然矛盾。

另一方面,统计数据也表明,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虽人口剧增,但饥荒的频率反而下降。这意味着,在人类的物质需求提高的同时,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也使单位土地的生产能力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领域以化肥、农药、良种、种植模式改变为代表的“绿色革命”,使粮食产量“戏剧性”增长,也使世界资源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人类尚没有化解人口与资源矛盾的良方。


需要指出的是,粮食安全并不总是简单地由供给和需求来决定。这是因为,全球范围内粮食供求虽然总体平衡,但粮食产量在地理分布上并不均衡:产粮大国多是不愁吃穿的发达国家,缺粮的往往是最贫困的国家,而富国和国际组织对穷国的粮食援助则以资金援助为主。由此,粮价越高,穷人越难吃饱。农产品价格越来越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近10年来,国际粮价一路飙升,粮食供求的基本面已经沦为涨价的理由,粮食等大宗商品越来越像纯粹的金融产品。

迫于金融势力的压制和科技发展劣势,短期来看,最不发达人群目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自我限制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要么进一步广种薄收。可以预见,前者将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后者势必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环境进一步恶化,面临“土壤峰值”带来的恶果。由此可见,“土壤峰值”不仅仅是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概念,更是一个金融无序创新、衍化与最贫困人群生存发展权利受限的经济伦理概念。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