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私人定制》的结尾颇有些狗尾续貂,几位主角一反一个多小时的搞笑,开始深沉地向环境道歉,“河流对不起”、“空气对不起”,但是当画外音问葛优饰的角色愿不愿捐出一辆车时,他狡黠地笑笑:“不愿意,因为我真有一辆车!”
与电影里的空泛道歉和某政协委员“建议保护环境”的提案不同,尽管可能不大情愿,一些国企却已经为环保问题付出了真金白银。
2013年5月,安徽安庆市环保局对中石化安庆分公司应急处置停电事故时短时间的黑烟排放开出了一张9万元的罚单;2013年10月,中石油旗下长庆油田分公司因未向陕西榆林市缴纳水土流失补偿费和滞纳金,22个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11·22”中国石化黄岛爆炸重大事故之后,南京的石化央企也不断收到当地的“逐客令”。
根据《南风窗》最近的报道,仅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以来,各地落马的环保局官员已超过20人,涵盖了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其中不少都是主掌当地环保权杖的厅局级干部。以敢于对央企“叫板”的江苏省为例,2009年该省立案查办环保领域职务犯罪仅6人,2010年升至20人,2011年为30人,2012年为40人。从查办的案件看,主要是监管人员收受贿赂,对企业排污放任不管,有的甚至伪造环评报告。
与以往针对央企的环境处罚和补偿要求往往由国家环保部门开出不同,此番地方层面“突然的环保”紧接着反腐风暴而来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且不论动机如何,地方有关部门出面对破坏当地环境的国企开出罚单,无疑更为直接,也更具象地体现了人们对绿水青山的要求。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代人虽然快乐少烦恼多,但每日忧思的不只是肠胃。房子不够大、路上车太多、连喘气都得层层口罩过滤一下……一些城里人更向往去环境好的地方种种菜,您别说,还真不是矫情。
有了“金山银山”就想起“绿水青山”了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央企对地方经济的带动都是着实不可小觑的,建厂过程中以及之后的产出都会源源不断地为当地GDP作出巨大的贡献。现在,一些地方的有关部门敢于挑战“金主”,一方面体现了关注点不再局限于GDP的喜人变化,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环境之争绝非仅仅关乎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博士对媒体说:“双方围绕利益分配博弈不断,地方政府会通过种种途径迫使央企‘让利’。”环境问题就是当地与央企间利益博弈中的一张牌。
我把黑烟留给了你,把利润留给我自己。为加强北京总部的控制,央企在地方设立的往往是分公司,收入上交总部,交给地方的税收很少,当地却要承担转嫁自企业的环境成本。央企要发展,民众要环境,没钱又挨骂,地方很尴尬。
谁破坏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天经地义的道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水土流失补偿费,各地参照1991年的《水土保持法》,按其赋予省级人大充分的立法自主权各行其是。如此一来,引进企业之时可提供环保上的优惠政策,想要寻求利益分配时又可开出环保罚单。政策上的随意使环保成了一张进可攻退可守的功能牌。
但勿以善小而不赞,环境问题所代表的公众利益能够在地方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经过多年经济和思想上的积累,如今环保举措中为民的成分应该是大于为利的,从抽象到具体,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说教成为了实打实的罚单和惩戒。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定义为“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显然,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需要以制度成果为保障的。唯有制度保障能使环保从运动到常规,从博弈中屡出不爽的牌成为本应遵循的规则。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