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环保部发布2014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通报。
根据通报,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中,海口、拉萨、舟山、深圳、珠海、福州、惠州和昆明8个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等6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标,其他66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
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海口、舟山、拉萨、深圳、珠海、惠州、福州、厦门、昆明和中山;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保定、邢台、石家庄、唐山、邯郸、衡水、济南、廊坊、郑州和天津。
“在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里面,河北占了7个,这说明河北的大气污染依然非常严重。”中国环科院副院长柴发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河北需要继续落实好《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确保达到国务院确定的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的目标。
京津冀平均达标天数不到50%
三大重点区域中,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最为严重。
根据通报,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156天,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少85天,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42.8%,与2013年相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上升5.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7.0%,高于74个城市11.4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下降3.7个百分点。PM2.5仍然是造成京津冀地区空区污染的“祸首”。
京津冀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12个城市超标;PM10年均浓度为158微克/立方米,13个城市均超标。其中,北京市达标天数比例为47.1%,与2013年相比下降1.1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85.9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4.0%。
在1月15日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透露,天津2014年PM2.5年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13.5%;河北2014年PM2.5年均浓度为95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12%。
同时,长三角区域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254天,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多13天,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69.5%,与2013年相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上升5.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9%,低于74个城市2.7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下降3个百分点。PM2.5也是造成长三角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长三角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24个城市超标。
在珠三角区域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为298天,为三大重点区域中最优,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1.6%,与2013年相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上升5.3个百分点。与前两个重点区域不同,珠三角区域因臭氧超标造成污染的天数最多。
大气污染面临三个挑战
环保部负责人介绍,与2013年相比,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首先是达标城市比例和达标天数增加。74个重点城市平均达标天数为241天,与2013年相比,达标天数比例由60.5%提高到66.0%,达标城市数量由3个增加到8个。二是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74个重点城市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与2013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三是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和强度均降低。与2013年相比,74个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由8.6%下降为5.6%,下降3个百分点。
前述环保部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三大重点区域仍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区域。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11个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区域内PM2.5年均浓度平均超标1.6倍以上。二是复合型污染特征突出。传统的煤烟型污染、汽车尾气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叠加,部分城市不仅PM2.5和PM10超标,臭氧污染也日益凸显。三是重污染天气尚未得到有效遏制。2014年全国共发生两次(2月和10月)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重污染天气频发势头没有根本改善。
“为实现空气质量改善,需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颗粒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的共同减排。”环保部规划财务司长赵华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十三五”期间将在全国层面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同时,由国家制定分区域、有差别的空气质量目标,各地区依据基于排放清单等法规推荐方法确定达到空气质量目标的多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