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8 11:42:51
福建漳州古雷港的一声巨响,再度引燃了公众对PX项目的关注。这个对外行来说不知所云的化工名词打从进入公众视野起就背负着一层灰色。如今,古雷半岛上的事故成为公众不满的最新佐料。从现场伤亡人数来看,这只能算是“较大事故”。但敏感项目动辄得咎的地位,使得这样的火焰也能引起滔天不满。
PX的认知困境
从2007年厦门“散步”起,国内至少有宁波、大连、昆明、九江等七八个城市先后出现过反对PX项目上马的风波。但对于这些地方以外的市民来说,感知仍然是模糊的。就北京而言,除了少数持续关注公众新闻的民众和业内人士外,大部分市民对于PX的反应可能不会超过“污染”、“有毒”、“有争议”这几个关键词。不少人能就着河北钢铁分布、石油炼化水平等名词聊雾霾,但PX的认知远没有如此深入。
一旦涉及到较为专业的化工论证,也会出现对立的山头,使得科普很大程度上成为比嗓门。最为典型的案例是,茂名PX项目上马时,百度百科上关于PX毒性的描述成为双方反复争夺的阵地。清华化工系的学生们本着教科书上的性质论述,不懈地将“剧毒”字样改回“低毒”,试图为纷争提供脚踏实地的基础。争夺如此剧烈,词条在6天内前后改动了36次。百度最终出面,站在学生这一边,以锁定词条的形式结束了这场争论。此事发生在2014年4月,厦门事件已经过去了7年之久。
如果不论别有用心之辈的干扰,还是能发现一些沉淀下来的干货。汇总起来看,足以成为我们解决很多争论的基础。
首先,PX极为重要,现阶段没法替代。我们不用搞懂“二甲苯”这种晦涩的化工名词,但需要知道这种东西是沟通原油和众多生活用品的必经之路。衣物中的化纤、做盆子的塑料、汽车轮胎、刷墙涂料添加剂等等,都来源于此。由于消耗量极大,不可能全部进口。
其次,PX生产工艺经历了长期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不属于本身技术风险很高的创新工艺。我国大型PX项目核心由外企掌控,但实际操作的各项环节多由我们自己的产业工人完成。
最后,PX本身低毒,但是生产过程中需要同步处理大量高毒性物质。参照新加坡、韩国等地PX项目运作的经验,日常污染物排放能够得到良好控制,恶性事故更是可以避免,只需要大量的环保设施配套到位,更重要的是流程化操作的每一步都必须规范。
简单的三点事实,就能指出我们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既然离不开,就没法不生产,所以PX项目怎么都要上。既然技术成熟,同时也有国家管理得好,那就不能挑工艺的毛病。大家需要向谁发力,其实一目了然。
PX的生存困境
我国PX供求关系经历过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供求基本平衡,少量依赖进口,总量不高。2000到2010年间,PX产量跃升到全球首位,总量大幅上升,仍然均衡。2010年至今,总需求继续增长,但项目上得较慢,明显供不应求,以至于1/3需要进口。尽管地方政府前仆后继地试图上马新项目,但多个城市普通民众反抗成功的示范效应已经启发了全国人民。供求失衡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民意失衡。
事实上,如果梳理近二十年来PX项目真正引发的事故,可列举的事实并不多。2000年某化纤厂失火导致3名操作工人死亡的事故,是公开消息里面性质最为严重的新闻。事故都是不幸的,都需要我们哀悼,但更不幸的事故没有得到更大的关注度。与古雷PX项目火灾同步发生的云南楚大高速上的车祸,造成7死29伤,惨烈度远远高于古雷。可是从媒体关注度的分布来看,似乎公路上出大事故是理所应当的。在百度新闻网页搜索“古雷”,得到了28000条新闻;而“楚大高速”只有2750条,相差10倍。
这种现象我们其实已经见过很多次了。2011年7月温州动车出现重大事故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媒体注意力都扑了上去,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就在前一天河北境内一辆大巴车发生车祸,死亡人数高达42人,超过温州事故。
即使同样属于化工行业的其他项目也没有PX这么招人记恨。PX产业的上游是更为基本的石油炼化工序,这个环节中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小分子污染物,比PX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危害度要高。在南京长江边上的石化工业区走动,呼吸的全是刺鼻的化工气味。这在各地炼化厂附近所引发的愤怒并不高于北京人民之于雾霾的不满,但PX项目激起的是一处又一处集体性抗争。
背后显然有传播的力量。各地反抗的背后,PX危害都被刻意夸大。在厦门PX成为“高致癌物”,将引发大规模的白血病;在大连PX项目附近一处火灾引发的恐慌是“整个城市都会毁灭”,将化工贮存罐等同于原子弹。针对反抗本身,也会出现各种谣言来进一步激化民愤。茂名抗争中网上出现一些鲜血淋漓的帖子,事后则证明属于移花接木。
但PX项目事实性的低水平使得各种指控找到了坐实之处。这么多年过去,PX项目安全性令人揪心的程度不逊于煤矿。如同没有太多人看完过百度词条里经过清华、复旦、外经贸等多所学校捍卫的“PX”词条一样,PX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难令人满意。生活在PX项目附近的居民,各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味道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学理上的PX低毒性被事实上的排放高刺激所抵消。我们装修自家房子之后通常要散味散上半年,让油漆中的苯、家具中的甲醛尽可能挥发掉。PX厂味道之浓远过密闭一周的新装房,但附近居民却无法“散味”。在这个意义上,古雷大火即便伤亡再温和,也会被解读为难以忍受的风险。
PX如何突围
PX需要突围。从生产工艺上来说,PX需要接近河湖水体,这样才能方便供水和排放。向中西部排到长江、黄河的上游则会污染一路,迁到地方水系丰富的湖南等省份也不过就是以邻为壑。至于继续向西在沙漠排污的想法,大可以看一看前几日甘肃荣华排污的照片和报道,体会一下这是否是良方妙策。如果不能想办法让东部沿海省份的居民接受PX项目,我们就需要忍受国内PX供给不足带来的价格上涨。涨价经过传导,最终会体现在所有人衣食住行的花销上。
这也许也是一种均衡。从水污染治理的角度看,只要肯花钱,就都能有办法处理干净。北京市居民每一方水费用当中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用于污水处理,为治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大城市普遍用这种办法解决水源干净的问题,经过检测的确效果不错。我们肯花钱买口罩、买空气净化器、买滤水壶,似乎也能通过多花点钱来少上些PX项目。
这一思路和学生们捍卫词条客观性的努力一样,都是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应当是PX突围的核心。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够让陌生人联合在一起去做。清华化工系的学生用同学的身份作纽带,原本疏离的市民靠健康、环境这样的主题产生紧密关联。尽管民众反应常常过激,但新加坡、韩国等地通过充分的公民互动达到了良好效果。
继续戴着有色眼镜看PX项目的种种问题,继续抱怨环保和石化的无能,继续一脑袋热地听信简单的煽动——这些都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府也许未来能够解决好所有问题,但在那之前,我们需要靠自己。我们肯自己花钱为自己买健康,也可以在危险面前一起站出来。把清华学生们所代表的理性精神更多地引入到这种力量中,形成监督PX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力量,才是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