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利润低。在前期进行物有所值等判断基础上,仍需要根据政府和企业的能力和责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同时建立灵活的退出机制
保护好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打消其重重疑惑,有助于让PPP走得更稳、更远,让这场盛宴不只是一场热闹的“婚礼”,而是长期稳固的“婚姻”
工业污水处理龙头万邦达,2015年一季度净利0.97亿元,同比增长376%,每股收益0.39元,该公司一季度斩获80亿元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单,造就了新的业绩增长点。万邦达的发展案例说明PPP领域的商机正在迎面而来。面对当前各地推出的2万亿元PPP项目,很多像万邦达一样的社会资本正跃跃欲试。
国务院近日出台《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要出台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PPP的指导意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因而,保护好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打消其重重疑惑,有助于让PPP走得更稳、更远,让这场盛宴不只是一场热闹的“婚礼”,而是长期共赢的“婚姻”。
真实签约率为何不到10%
有专家说,PPP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成一种伙伴关系。换言之,需要双方在共同意向上商量着怎么做。不过最近的数据显示,2万亿元的PPP项目真实签约率不到10%。是社会资本意愿不强吗?
客观来说,PPP项目从开始立项到准备,需要6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我国大规模推广PPP模式还是“新手上路”,自然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因为对社会资本来说,需要对项目进行充分了解,测算项目合作中能获得多少权益。“项目如何实施和运营,只有充分评估以后,社会资本才会真正下定决心和政府合作,这需要一定时间。”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此看来,签约率的高低与社会资本的意愿并不“挂钩”。但长远来看,社会资本意愿会影响到项目的落地和运营。
上海市财政局金融处纪鑫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动摇”社会资本决心的有3方面:一是PPP项目结构较为复杂,项目自发起到双方签订合同,需要详尽的测算、论证和谈判,准备时间长,目前签约的也往往是前期已经论证的比较充分的。二是社会资本对于政府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持保留态度,对于二三十年的全生命周期内政府的信用有顾虑。三是金融机构参与的途径不清晰。目前相关文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融资,但并未有明确的文件指引,导致金融机构在提供项目融资中缺乏操作指引和判断依据。由于贷款等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高达70%至80%,因此项目融资的成败对于PPP项目具有决定性影响。
做大“蛋糕”先要做好保障
PPP这块蛋糕是否诱人,关键要看回报率和安全性,而这些均需要完善的机制予以保障,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有较高的积极性。
PPP项目中不乏二三十年的建设期的,呈现投资大、周期长、利润低的特点。“新官不理旧账”、“改变游戏规则”都成为过去PPP项目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前期进行物有所值等判断基础上,仍需要根据政府和企业的能力和责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也有专家建议,还应同时建立灵活的退出机制。如果项目运营出现问题,需要对资金设立出口。
另外,PPP项目一般时间较长,应根据成本完善调价机制。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中国PPP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洁说,“定价是有一个标准和原则,就是价格的调整机制,几十年不变不科学,变得太频繁也不科学,最理想的状态是让私营资本盈利但不暴利。”但这并非易事,如果调整需要参考物价指数,如果无法调整则需考虑经营者负担的成本的上升。
既利民企又稳增长
黑龙江佳木斯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是我国供暖领域第一个PPP项目。2007年,运行23年的国企佳木斯市热力公司濒临破产,政府每年2000万元的补贴已不堪重负。之后,与法国达尔凯公司进行PPP模式合作,政府供暖季不再投入一分钱,经营企业同时还能赚到钱。其中的秘诀就在于,达尔凯获得了25年的“城市供热经营许可证”,城市供热费成为企业收入的稳定保障。
如今,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地方政府财政吃紧,但稳定经济增长、改善百姓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推进,这对广大的社会资本来说,就是“大蛋糕”。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建领域都向民资敞开,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通过PPP找到新的投资渠道和发展新机遇。
而能源、交通等领域,正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PPP模式可以从这些方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就能带动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领域的岗位,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固定资产的投资,也进一步促进拉动消费。”史耀斌说,PPP模式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本身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工具,有助于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的双引擎,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