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 10:39:41
7月11日,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在“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拟争取利用六七年的时间,使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使全国土壤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与大气、水等其他环境要素的污染相比,中国的土壤污染在严重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的土壤污染究竟有多严重呢?为了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从2005年起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历时8年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为16.1%,耕地的点位超标率竟然达19.4%,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且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多因素综合与累积作用的结果。由于在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中将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遂形成了土壤污染。
虽然自然原因也能引起土壤污染,毋庸置疑,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土壤污染主要源自于人为因素,如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及大气沉降物的介入等。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在于它会导致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等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以致危害人体健康。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人地”冲突、“人粮”矛盾突出,加之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产业布局,污染物排放总量一直居高不下,造成了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我国日趋严峻的土壤安全问题不仅威胁到生态安全,而且威胁了农产品安全、粮食安全,甚至是人口安全,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大气污染防治不同的是,有时候,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还可以通过对排污企业实施强制性的关停措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土壤一经污染,想要恢复原状却极其困难。如果不进行人为的修复与整治,靠土壤本身的自然恢复,一般需要两三百年的时间,甚至更久。从技术上讲,目前土壤污染的修复有生物、物理和化学三类方法,无论那一种的修复方法其难度都极大。
况且,土壤污染的修复不仅是技术问题,还面临资金困境。以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的试点为例,对一亩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耕地进行耕作层土壤置换,每亩成本达到5万元至6万元人民币,若依赖地方财政投入肯定资金不足,而一亩地每年的收益只有区区几百元,修复成本昂贵也影响了人们对耕地修复的积极性。
据悉,从中长期来看,即将出台的“土十条”预计能带动5.7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如何保证这些资金能足额用在土地修复上,监督其使用,是一项难度不小于土壤修复的艰巨任务。
为了遏制土壤污染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除了满足技术与资金的条件,还应该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措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其中最紧要的一点是,尽快出台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其实,2006年,有关部门就启动了土壤污染的立法工作,但10年之后该部法律仍未出台。
学界认为,立法的缺失直接导致环境监管权的缺乏,这是多年来我国土壤污染持续恶化的制度原因。为了使土壤污染的预防、整治或修复有法可依,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现有规定,理顺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协同各部门的利益之争,尽快制定出台综合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
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建议稿已经提交全国人大,正式出台指日可待。而环保部正在抓紧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即“土十条”),也有望年内出台。随着土壤治污相关技术标准和行动计划的陆续发布实施,我国土壤治理领域的巨大市场有望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