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府和企业逐步加大投入,环保行业也显露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据环保部规划院日前测算,“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这些资金怎么投?投给谁?是用在前端的生产环节?还是用在后期治理环节呢?这都将关系到最终产出的质量,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环保行业最关键的问题是防止劣币驱除良币。
在不同的国家,有好的市场经济,也有坏的市场经济。好的市场经济是良币驱除劣币,通过竞争提高效率,参与者公平享受繁荣的成果;坏的市场经济则是劣币驱除良币,一部分参与者可能短期获利,但大多数人权益受损,使整个市场陷入低效率和不公平的泥潭。在环境经济领域,目前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也正在进行激烈的博弈。
高层的政策、日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逐渐觉醒的公众意识,正在改善环境经济的市场“环境”。除了投入的增多,科学、技术、市场和产品诸多领域的产学研体制创新也进行着积极的探索。“2015绿色催化技术产学研兰州论坛”所透露出的信息是,地方政府已经在传统石油石化基地转型升级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把环境考量和绿色发展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不能重蹈“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辙;9位院士和相关学科的顶级专家也展示了基础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将如何改变国际竞争格局和区域经济生态;兰大、分离科学研究所和中科药源等公司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正在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在环境市场中先吃螃蟹的创新型企业,在改变行业生态的同时,也享受到“创新红利”。比如,多位院士提到精细化工领域的“龙盛现象”,企业环境经济方面自主研发,忍受投入大、周期长和困难多的压力,通过以催化加氢为核心的绿色化工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废酸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的成功,给中间体市场带来颠覆性变革,并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得发明专利11项,2个项目分别列入“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但是,环保经济领域坏的市场经济现象也在滋生蔓延。上环保设备增加成本,高水平的生产线也需要投入,研究开发更是一个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即便想做,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监管不力,或者违法成本很低,这些企业生产一天是一天,能赚一点儿是一点儿,而废气、废渣、废水和噪音等环境代价,则由周围社区甚至整个社会承担了。由于这种类型的企业往往偷税漏税,也不给员工上各种保险,产品价格优势会扰乱整个市场秩序,使用这些劣质工艺的产品,又会导致下游链条的负溢出效应。
如果手续完备、注重环保的正规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或者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那就是劣币驱除良币,整个经济生态随之陷入研发投入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低和生活品质低的恶性循环,伴生垄断和寻租等现象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和利益绑架等原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法治是分水岭和试金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而李克强总理更是多次强调,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这其中蕴含着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刻理解,也指明了解决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环境经济也要运用法治的手段,政府颁布严格的行业管理政策,强制淘汰“低小散”的落后工艺,让违法企业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保护和鼓励科技研发的创新环境,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