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环保业并购融资进入高速期 一季度已超30笔

2016-04-07 15:05:36  
    日前,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分析文章称,我国环保产业正处在并购、整合的大周期中,今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且会更加活跃。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统计,一季度环保并购、融资案例已超过30笔,有近五成涉及金额超过亿元。业内分析,对于环保公司而言,如果只局限于某一领域,空间有限,很难做大,随着大量环保企业逐步壮大,今年我国环保产业并购规模有望继续增加。
 
企业加速抱团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环保产业行业并购整合依然是大趋势,案例数量会越来越多,尤其传统环保领域的并购会更加活跃。“通过同业并购实现主业壮大或区域扩张、拓展产业链、打造综合环保服务商,是环保类上市公司发展的一大特点。”上述负责人表示,这类举措也能令企业自身发展格局趋于明晰和稳定。
 
    据介绍,在今年一季度,少至几十万元,多至十几亿欧元的融资、并购案在环保行业中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包括3月北控完成对德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占有排名第一的德国EEW废物能源利用公司100%股权收购;国电电力12.18亿元收购龙源环保脱硫设施资产等行业知名的并购举动都是在前三个月内发生的。
 
    “去年,国务院发布政策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紧接着今年初,相关部委披露执行细则,让环保企业觅得了扩展契机。”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能中电集团董事长白云峰直言,一季度并购、融资行为活跃度大幅提高,主要是因为环保企业发展至今,资产规模几千万元的公司已经不少了,但受限于上市难,因此需要找到更有力的“靠山”,而规模上亿元的企业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利润快速增长,银行对轻资产的民营环保企业授信额度控制较严格,因此整合相关企业形成合作势在必行,今年起,环保产业进入融资并购“大年”几成定局。
 
摆脱政府买单
 
    环保行业并购潮出现后,有专家表示,环保领域的并购、融资大多数涉及金额仍然较小,几百万元、几十万元的合作比比皆是,这背后可能显现出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环保市场仍然较小,企业发展对于政府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不可否认,目前,政府抛出的环保订单仍然是环保企业不能忽视的一块蛋糕,广发证券曾发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4月底,A股上市公司已披露的PPP项目订单共1550个,计划投资总额突破2.2万亿元,其中环保项目超过239个,总投资额超过1270亿元,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还在不断推出环保PPP项目包。此前曾有不完全统计显示,在已公布的PPP推介项目中,生态环保领域在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其中,安徽省环保项目占省内全部PPP项目的62%。实际上,企业对于政府订单这笔收入来源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何愿平就曾向北京商报记者“抱怨”称,北京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几乎都被国企垄断,民资很难分一杯羹。
 
    对此,白云峰却不尽同意,他表示,企业希望政府为环保市场背书、买单确实还是存在,相对比较集中在水污染治理、垃圾处理领域,因为这些行业是特许经营,必须由政府出面签单,但随着我国环保标准逐渐提高,市场的环保、治污需求已经愈发增加了,尤其是大气治污领域已经几乎没有政府买单的行为了,对于整个环保行业来说,市场需求占比几乎可以比肩政府买单项目了。
 
激活环保市场
 
    “在经历目前市场的洗牌后,未来,环保行业的并购融资潮可能还会持续一年半到两年,在此之后,行业中将迸发一批初始规模在40亿-60亿元的企业,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白云峰分析称,此前多年,我国的环保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等类型的企业,而现在,具备资本操作能力的环保企业才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缺乏资本工具的公司就只能向更有能力的公司整合。
 
    那么,激活更大规模的环保市场到底还需要布局哪些关键棋子呢?对于未来的第三方治污市场,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时常将“监管到位”四个字放在嘴边。在他看来,本该成为政府监管另一把利剑的第三方治污企业,由于与排污企业有着付费与被付费的利益关系,反而可能成为违法违规排污更有力的保护伞,与此同时,只有对于排污企业的监管、处罚不打折扣,甚至从严进行,才能倒逼企业将环保需求充分地释放出来。
 
    此外,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天柱看来,第三方治污机制需要一套制度来明确。比如,在排污方出资雇佣第三方治污企业治理污染之后,如果再出现违法违规排放行为,责任该如何判定和承担;企业与第三方治污公司的配合,应明确是污染末端配合还是要从生产到排污全过程进行配合等。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