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壤 >>内容详细

常州化工厂污染:毒地二次污染几时休?

2016-05-10 16:47:56  
    中国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数百学生出现中毒反应,疑与毗邻的废弃农药化工厂土壤污染有关。有关农药厂废地中毒事件的报道屡见报端,中国近十年来影响较大的就有四宗。污染地块的合理修复利用以及信息公开不足,仍然是防范此类事件的痼疾。
?
意想不到的曝光
 
    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常州市的这所普通中学在四月中旬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常州外国语(简称常外)新校区使用不到半年,就有493名学生出皮炎、湿疹、支气管炎等程度不一的身体异常。距离新校区咫尺之遥便是原常州农药化工厂的旧址,土壤修复工程正在那里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家长忧心忡忡,社会舆论也一边倒地指责学校不该在被污染的土地附近选址建校。
 
    其实这一事件年初就陆续被多家媒体曝光。4月1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后,引起了全国上下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环保部已经和江苏省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此事件。
 
4月26日,联合调查组向新华社介绍了调查最新进展情况。
 
    目前采取的最重要应对措施就是在常外校区、以及附近化工企业旧址开展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为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准确、可信,监测方案还专门设置了对照点,建立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并开展了第三方质控监理等。
 
    目前最先开展的是大气监测工作。从初步得出的数据来看,常外校区6个点位与常州市内2个对照点位没有明显差异。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包括打井等前期准备工作,也正在有序开展。
 
    据医疗卫生专家组介绍,学校卫生、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食品卫生符合要求。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未发生传染病等疾病的流行和暴发。环境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分析正在进行当中。
 
    学校一开始对媒体的密集报道非常反感。校方甚至还发布过公开信,指责媒体不该夸张报道,扩大事态,把平静的学校推上风口浪尖。
 
    目前校方的态度似乎已经转变为配合。在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官网上,已经开辟了“土壤修复”的专栏,及时向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通报环境监测的进展和相关数据。此举似乎与民间环保组织的敦促有关。此前“自然之友”,曾经想常州外国语和环保局发出信息公开申请,要求该地块污染修复方案、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全本及其批复等9项材料。
 
健康隐患令人担忧
 
    时至今日,事态似乎已经逐渐平息。这块原准备修复之后修建综合购物中心的地块,现已种上树苗,准备改建成公园。常外师生仍然在新校区正常上课。
 
    该污染地块原属于三个化工厂所有,占地近400亩。规模最大的常隆化工在此生产经营50多年,主要生产农药、杀虫剂等,2009年前后搬离。
 
    家长曾经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学校空气质量和水样进行检测,水中铁、铬、砷等重金属超标,而空气中则检出丙酮、苯、甲苯、二氯甲烷等有机污染物,与农药化工厂地块污染物类似。修复场地的环境影响评价书显示,氯苯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超标数万倍。联合调查组的官方数据和这些家长自发调查得出的数据是否能相互印证,目前还不可知。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威胁到底有多大?
 
    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陈同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郭彪等多位专家认为,这些污染物短期致癌可能性不大,但可引起亚急性中毒,长时间接触导致白血病、淋巴癌的几率会增高。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副研究员罗茜告诉媒体,超标最高的氯苯,“在人体内有积累性,会逐渐损害肝、肾等器官,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具有刺激性。”而四氯化碳,目前认为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
 
    为免翻覆土壤再次释放污染物,修复工程后来由客土置换改为新土覆盖。未能清除干净的污染土壤,将有可能继续渗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成为未来安全隐患。有专家建议及时建立地下隔离墙,切断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对学校的后续影响。
 
土壤污染事件频发
 
    近年化工污染事件频发,专家认为和危险化学品和废品处理监管不严关系很大。
 
    涉事企业之一的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已经多次出现在江苏毒地事件中。2015年江苏靖江一个养猪场(距离此次涉事地块和常隆化工总部分别约1小时车程)底下土层爆出上万吨化工废物埋藏,其中就包含常隆化工的废料;2014年底江苏高院针对六家化工厂向河中非法排污判赔1.6亿,常隆化工独揽8500万。
 
    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难度高,施工量大,且成本高昂,在国内外都是难题。重化工污染场地的修复时间更可能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伴随着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城镇化大发展,原来在城市周边甚至远郊区的农药厂、化工厂,逐渐被纳入到城区地界,并随着地价飞涨外迁新址。农药化工厂旧址遗留下来的土壤污染事件却不绝于耳。
 
    2004年北京宋家庄地铁站修建过程中,有三位工人在挖掘深井时突然中毒晕倒,后经证实此地原来是北京一农药厂旧址。该施工场地随之一度被关闭。北京市环保局随后开展了场地监测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之后污染土壤被挖出运走进行焚烧处理。该事件标志着中国重视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开发的开始。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武汉。武汉农药厂汉阳区赫山厂址废弃后卖给了不知情的地产商,2007年启动施工后,有工人在施工现场中毒晕倒。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在退还开发商土地款之外,又赔偿了1.2亿元,收回了土地。此后,有关方面最终确定赫山地块70%以上的区域都受到了污染,污染总土方量达到29.68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平均污染深度在1.8米左右,局部最深达9米。专家估算要修复整个赫山地块的土地,成本预计将达到2.8亿元。
 
《土十条》呼之欲出
 
    除了未批先建环评被架空,以及土壤修复施工操作不合格等因素外,对土壤污染危害的重视不足,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妨碍了公众对此类事件的了解和监督。另外强有力的立法保障,目前也不到位。
 
   4月25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报告说,将出台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环保届人士翘首期盼的《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这一拟议中的详查将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目前,环保部门已在10个省份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土十条》具体的出台时间还不明确。陈吉宁表示,《土十条》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将按程序报批后实施。他指出《土十条》将分别针对未污染土地、正在污染的土地、已经污染的土地分类做好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的条件下做好修复。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