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三司出发 征战环境治理
向环境污染宣战,水、大气、土壤等三个新环境管理司整装出发。新三司的设立将环境管理由原来的以条线为主变为以板块为主,更好地对接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将使三大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分工、目标和职责都更明确,给环保工作提供了新的“抓手”
向环境污染宣战,水、大气、土壤新三司整装出发。
13日,环保部通报说,新设立的水环境管理司、大气环境管理司、土壤环境管理司,人员已基本调整到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正协调有序推进。 目前,三个环境管理司正按照职责分工,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贯彻落实水、大气、土壤三个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自今年3月启动实施方案以来,水、大气、土壤三司的设立备受关注:新三司承担哪些职能?对环境治理带来哪些变化?
2015年2月,中编办批复环保部不再保留污染防治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设置水环境管理司、大气环境管理司和土壤环境管理司。此后,环保部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制定了实施方案。
新三司在今年3月正式设立。环保部的通报显示,按环境要素设置水、大气、土壤三个司,主要目的是,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的总目标,以水、大气、土壤三个有明确质量要求的环境介质管理为核心业务,理顺内部职责和业务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履行环境保护的各项管理职能。
环保部官网机构职能一栏显示,水环境管理司负责全国水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内设综合处、地表水处、饮用水处、海洋处、水固定源处、农村处6个内设机构;大气环境管理司负责全国大气、噪声、光、化石能源等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内设综合处、大气处、区域协调处、大气固定源处、机动车处、噪声处6个机构;土壤环境管理司主要负责全国土壤、固体废物、化学品、重金属等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内设综合处、土壤处、固体处、化学品处4个机构。
水、大气、土壤三个司的设立会给环境治理带来什么变化?
业内人士分析说,此前的污防司和污控司在机构设置上,可能造成了职能的交叉和重叠。而按照水、大气、土壤的环境要素,新三司的设立将环境的管理由原来的以条线为主变为现在的以板块为主,这也更好地对接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环境治理中按要素的协同管理进入实操阶段,有利于更好地统领环境治理,精细化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对记者说,三个行动计划都有很具体的目标和举措,水、大气、土壤新三司设立,也使得各项任务、分工、目标和职责都更明确。而不再像以前,一项目标的分解可能涉及4、5个司。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认为,三司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整合有限的资源“对症下药”。从机构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环境政策正在从污染物控制转向更加注重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三个‘十条’是以环境管理为主要思路,环境管理注重的是提高质量、预防污染的增量和控制污染产生的风险,着重点在源头,而不再是此前的末端细节。”在张益看来,新三司的名称设定正是体现了目前环保工作这一重心的转移。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总量减排一直是环保工作的核心“抓手”。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的唯一环保指标,也就是总量。然而,总量不断下降,环境质量受到的非议却越来越多。
“环境质量改善是目的,总量控制只是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年初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长陈吉宁指出,二者是全面与局部、目的和手段、红线和底线的关系。随着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总量减排将不是主要手段。
设立新三司也正是从改善环境质量出发。陈吉宁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做这样一项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强化“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环保工作的核心。水、土壤、大气是三个有明确质量要求的环境介质,将它们作为环保部的核心业务司,将进一步强化环保部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的好转和改善来梳理业务,强化工作要求,提高工作质量。
在环保专家彭应登看来,“三司”的设立是伴随着治污形势变化提出的,面对雾霾问题不断突出,水污染事件、土壤污染事件不断涌现,原有的按新、老污染源划分进行排放达标综合管理的手段越来越“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水、大气、土壤环境介质进行专项管理,给环保工作提供了新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