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壤 >>内容详细

“土十条”出台半月 土壤修复市场变成了什么样

2016-06-16 16:43:54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于5月31日出台,成为土壤修复市场的权威性的规范,从调查、立法、分类、风控、严控新增污染、预防、修复、研发、政府主导、考核这十个方面来分别规范我国的土壤修复市场。
 
    在6月2日环保部公布的《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强调: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在10省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支持38个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同时也指出了我国需要进行污染土地普查的范围:继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涉及16.23亿亩耕地。在长株潭地区实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涉及170万亩,在新疆、甘肃等6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面积约1200万亩。
 
    而在6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实施评估报告》中指出,2010-2015年,中央财政拨付172亿元资金支持重金属污染治理。2014年,全国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20%。种种政策都表明,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是越来越重视了,正在不断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土壤修复市场,在政策的不断完善下,也在逐步走向成熟。
 
    在“土十条”出台前,曾有人建议国家拿出10%的土地出让金来治理大面积的耕地污染,预测这至少能带动十万亿的土壤修复市场。在“土十条”出台后,有专家说国家将投入4500亿左右的资金,这包括监测、评估、风险防控和治理试点的投入,可使7000万亩受污染的耕地得到安全利用,同时也预测出可拉动我国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以上。但由于土壤修复工作的技术难度大,所需的资金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
 
    土壤修复市场想不断的发展壮大,首先,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形成独有的技术优势。目前,国家发布过15种土壤修复技术,事实上,在进行土壤修复时,是多种技术的混合应用,可以部分用原位修复,部分用异位修复;也可以部分用土壤淋洗技术,部分用热脱附技术,总之,我们的目的是把污染土壤治理好,并且不再造成土壤、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其次,需要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土壤修复。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资金的来源主要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以企业自筹、GEF赠款、补偿金等为辅。针对目前资金短缺的现状,“土十条”明确了治理与修复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以及责任主体变更后的责任人。同时“土十条”鼓励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模式等,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鼓励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引导作用,为重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提供支持;鼓励企业发行股票与债券推进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
 
    最后,土壤修复市场想要不断发展壮大,需要靠土壤修复企业自身的强大,或是抱团发展。目前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在技术上形成绝对的垄断,因此在汹涌而来的淘金潮中,没有人孤军奋战,企业大都抱团进军。中联重科就是最好的例子,本是以工程机械装备为主营的企业,在进军土壤修复市场的过程中,花了7500万欧元购买了意大利纳都勒公司的75%的股份,使得中联重科直接拥有了土壤修复的技术、设备等资源,完全打入了土壤修复市场。
 
    “土十条”出台的这半个月,土壤修复市场明显热闹了很多,但市场终究是市场,我们还需用冷静的头脑面对这庞大的市场,从而在土壤修复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