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蕊
“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到2017年底,基本消除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其上游地区、其他新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范围内的黑臭水体。”根据《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新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北京要达到上述目标时间并不多了。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和地方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要求加严,不少企业已经积极参与其中。北控水务集团(以下简称“北控水务”)就是一例。无论是北京的凉水河还是萧太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北控水务都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黑臭治理工程项目,而是从流域治理入手,努力为地方政府提供能够达到环境绩效的从规划设计到设施建设、运营的长效机制。
流域综合治理是大势所趋
从原有的单纯以污水处理或河道治理的“末端模式”,逐渐延伸成以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岸线景观等组成流域环境单元的“系统模式”
“62.7亿帝王级项目!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PPP招标标讯”这一惹眼的标题前不久在环保圈火了一把。根据通州区水务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和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两河片区)PPP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工程投资估算约62.7亿元,项目全生命周期长达25年。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排涝、水生态修复、农村截污治污、黑臭水体治理等。
这表明,将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通州流域治理呈现出巨大市场机遇。其实北京流域治理市场亮点还远不止于此。“除了《新三年行动方案》中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的重点外,北京治水有还有四到五个热点,包括冬奥会、大兴新航城、京津冀一体化、县改区带动新农村水环境治理等。”北控水务执行总裁李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而这些热点都将为水务企业带来商机。
记者了解到,作为传统水务企业的代表,北控水务已经有凉水河、萧太后河、洛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多个项目。记者了解到,凉水河此前实施过治理工作,但难以做到长治久清。在2014年,凉水河新一轮治理工程启动,工程引入PPP投融资模式和运管模式,由北控水务作为新的“责任主体”,对河道进行整治和管护。企业以整体打包的方式将管网截污、污水处理厂、河道、景观等纳入项目之中。
据悉,凉水河通州段工程已于去年年底开工,预计今年年内竣工。从地方政府需求上,这一项目反映了北京“治水”从黑臭水体治理向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延伸;也呈现出水务企业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即从原有的单纯以污水处理或河道治理的“末端模式”逐渐延伸成以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岸线景观等组成流域环境单元的“系统模式”。
“现在治水更加趋于复合化和综合化。有些河流进行了清淤疏浚截污,但是面对初期雨水积累的内源性污染以及城市面源污染等问题,治理效果很可能难以维持。”李力说。以通州为例,治水就要把水务、水体、水利、对控制流域污染起到一定作用的海绵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具体包括污水处理厂、区域管网、街区海绵化、河道水质、区域防洪、岸线景观、流域湿地、社区功能等至少8项内容。
据北控水务水环境开发事业部设计总监冒建华介绍,以往的水环境治理主要是政府主导。这种模式下,容易出现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建设、运管治理全过程相对脱节和条块分割。“等到设计、建设各阶段结束后,再过两、三年,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却无法找到责任主体。”
伴随着国家对环境绩效进行相应考核以及吸引社会资本进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模式逐渐被颠覆,转而由专业的大型水务企业对一片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正在成为趋势,而且已经不止出现在北京一地。
冒建华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在纵向上由企业设计、建设、运管,具有责任可追溯性,同时也能保障机制长效性。横向上,这种模式能够打破政府条块分割的壁垒。“过去水利、环保、住建、园林等部门分管污水处理厂、管网、河道、绿化等工作,容易形成条块分割。企业介入后能够更好整合平台,就流域系统进行规划,把每个环节做好,最终对治理效果负责。”
长效运管是关键
把流域环境单元内的所有设施由企业统筹,企业在此前提下就河道出口断面负责;水环境治理要把工程模式转换成产品模式,核心就是工程中要有容错机制,有修正
“据了解,我国不少地区的城市都曾出现黑臭水体经治理后“病情”不断反复、需要重新治理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在很多地方在治理中还存在“西医思维”,对污染河流通常采取清淤消除内源性污染、截污控制外源性污染的传统方法,等经过三、五年,河流往往又恢复到治理前的老样子。
针对这种情况,冒建华强调,长效的运管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认为,就流域治理来说,运营管理分为几种。第一种是河道运管,比如打捞垃圾、打扫周边卫生、防洪调度。第二种是沿河管道运管。第三种是污水处理厂运管。“我们希望把流域环境单元内的所有设施由企业统筹,企业在统筹的前提下就河道出口断面负责。”
他以洛河的支流瀍河为例,在治理过程中,他们将污水处理厂、河道、上游引调水统一管理,形成了水环境管理平台。污水处理厂由北控水务运管,管网由住建部门管理,同时北控对入河口进行监控。“这种模式可以明确区分责任,并及时发现和很快解决问题。”
除了建立长效运管机制,转变观念,提升管理能力也被企业所重视。冒建华强调,水环境治理要把工程模式转换成产品模式。核心就是工程中要有容错机制,有修正。“比如,洛河项目中因为河流是开放的,出现设计好的人行步道却没人走的情况。这时可以重新设计道路。再如运营条件不充分,雨后雨水淤积进河道,然后形成淤泥,造成污染。可以考虑添加冲淤设施。这种体验好比今天手机用1.0版本,过两年就提升至2.0版本,让管理能力不断适应流域治理的需求和变化。”
有竞争对手也有合作伙伴
园林企业与水务企业可以有更多的合作,而以建筑施工为长项的工程企业,正呈现野蛮式增长的趋势,与水务企业也存在合作空间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种企业参与到流域综合治理中。参与企业大致分为3类:第一类是北控水务、首创股份这类以传统水务行业为主的企业,强项是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运管。第二类是以中电、中铁、中电建等为代表的传统施工企业,强项不在规划建设和后期运管,而在施工。第三类是从环保产业外部转变而来的以景观设计和建设为长项的企业,比如东方园林、铁汉生态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第一类企业有转型需求。由于目前水务市场需求饱和,业务要向水环境整合。从企业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浓度考核到下游水环境的断面考核将合二为一。水务企业业务有必要往下延伸到水环境治理,往上延伸到管网建设、污水收集方面。“由于水务企业长期运营污水处理厂,对于水质管理已经有一定经验,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当转型到水环境治理时,结合PPP模式,后期的运管能力将是核心竞争力。”
“就工程企业来说,其竞争力在于施工,尤其是通过组织施工对成本进行控制。前期建设和后期运管的弱项短时间内可能难以解决。因为这类企业有时会将工程分包给当地企业做,后期责任可追溯性差。”他说。
此外,冒建华对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合作表现出期许。“园林企业与水务企业可以有更多的合作。而以建筑施工为长项的第二类企业,正呈现野蛮式增长的趋势,与第一类企业也存在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