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内容详细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缘何落地福建?

2016-09-05 14:01:13  

日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福建方案》)提出:按照整体协调推进和鼓励试点先行相结合的原则,支持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整合规范现有相关试点示范,推动一些难度较大、确需先行探索的重点改革任务在福建省先行先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福建省改革“试验田”作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引领带动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率先出台的《福建方案》有何重要意义?生态文明试验区缘何花落福建?

■ 起步早、力度大、生态优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力度大。”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早在2000年,时任省长习近平极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总体构想,并推动实施。2014年,福建省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目前,福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95%,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全优。“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这样的观念,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中央决定选择福建省,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研究起草了《福建方案》。

《福建方案》的出台,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5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福建方案》,8月12日,《福建方案》由两办正式印发。

《福建方案》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照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支持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总体要求,提出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省委、省政府多年来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留住了山清水秀,成为全国5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这次《福建方案》的出台,将推动福建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勇气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当好“试验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 七条经验体现首创精神

国家发改委在相关调研中认为,福建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经验、工作体系和制度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价值。

一方面,《福建方案》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针对一些目前尚缺乏成功案例和经验的重点、难点领域,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为其他地区探索了改革的路子,如开展省级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

另一方面,《福建方案》明确,发挥地方首创精神,开展一些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制度试验。如继续推广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

具体来说,福建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7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落实主体责任,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强化党政同责、落实属地责任,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通过实施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福建省从上到下构建了统一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责任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保障更加到位,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保证。

●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主线,推动经济绿色化。“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人均GDP达10915美元的同时,能源资源消耗强度保持全国先进水平,森林覆盖率达65.95%,连续37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水、大气等环境质量总体优良的省份。

●坚持“多措并举、上下游联动”,实施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出包括河长制、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山海协作等在内的“组合拳”,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弘扬“长汀经验”,全面推进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自1983年起,福建即在长汀县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其成功实践已成为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从2012 年起,福建省将长汀经验推广至全省范围,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15年年底,全省水土流失率降到8.87%,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突出“筹资金、抓建设、保运行”原则,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福建省把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治理作为全省流域水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选择处理工艺或模式,在资金保障、建设模式、常态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管用的做法。

●以“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厦门试点为契机,促进空间协同管控和服务管理优化。目前,厦门市的“多规合一”已成为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张蓝图,初步解决了空间性规划冲突的问题,并划定了生态控制线,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优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司法衔接,实现设区市生态环境审判庭全覆盖。

会员验证

提交关闭